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超低音音箱使用的更进一步解释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297 发布日期:2025-05-10

摘 要:无论您是哪种情况,都要用频谱扫过,观察有没有低频峰值?峰值落在哪里?量感多少?先以科学的方法找到超低音比较适当的位置,再来做进一步调整。

1.jpg


在二声道领域,加超低音音箱不外有以下几个考量:第一、一对书架型小音箱,加一个或二个超低音。第二、一对落地式大音箱,但低频量感不强,低频延伸也不够低,想加超低音。第三、一对大型落地式音箱,低频宣称可以延伸到30Hz或20Hz,但管风琴低频按摩效果不佳,大鼓也不够威猛。


第一种情况最常见,无论是加一个或二个超低音,一般都会建议分频点从80Hz开始尝试,其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补100Hz以下的低频量感。不过我的观点不同,通常我建议分频点设在更高的位置,也就是120Hz甚至150Hz,我的目的是要让书架型小音箱的音乐规模感变成大音箱。如果分频点只是设在80Hz左右,书架型小音箱的音乐规模感不会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频点很高,可以听出低频方向性,所以不论是用一个或二个超低音音箱,主音箱与超低音音箱的位置都要紧密依靠。如果是一个超低音,就放在二个书架型音箱之间。如果是二个超低音,就各放自在书架型音箱旁边(因为考虑到超低音音箱本身的内部时间延迟)。


要注意,加了超低音之后,原本你以为没有的中低频、低频驻波(峰值)会出现,这是因为用书架型小音箱时,低频量感薄弱,所以低频峰值不强。加了超低音之后,低频量感变强了,低频峰值就凸显了。此时要重新做音箱摆位,找出低频峰值影响最低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也很常见,一对落地式音箱可以加一个、二个、甚至每边二个三个堆叠式超低音。每边堆叠二个或三个超低音,目的是要模仿四件式音箱的低音柱。由于是落地式音箱,此时分频点最好从80Hz开始尝试,分频斜率设在24dB/Oct.。


跟第一种情况一样,由于分频点设在80Hz或更高、或更低些,低频方向性都还是可以听出来,所以超低音音箱的位置要跟主音箱绑在一起,才不会造成主音箱与超低音音箱的时间延迟差(虽然不一定听得出来)。第二种情况的音箱摆位还是要重新摆过,找出中低频、低频驻波最小的位置。


第三种情况少见,加超低音音箱只是想补足大型落地式音箱的低频、极低频量感不足,也就是想让大鼓、管风琴听得更过瘾,音乐规模感更大。由于分频点设在50Hz以下甚至、40Hz、30Hz处,低频已经开始听不出方向性(播放音乐时,可以将主音箱断开,只让超低音发声听听看),所以超低音要用一支或二支?要摆在哪里就很自由。我的建议是要先考虑超低音音箱的内部时间延迟。


现在的主动式超低音音箱大多内建DSP处理,较简单的设计可能内部音乐讯号会有5-15毫秒(千分之一秒,ms)的时间延迟。如果功能更复杂,时间延迟可能更高,达到15-30毫秒。请先阅读超低音音箱说明书,看看有没有时间延迟的规格?如果没有,那就只好猜猜看。


如果以声波在常温下每秒343公尺音速来计算,声波一毫秒可以行进34.3公分,如果超低音音箱的内部时间延迟是10毫秒,换算成距离,那么主音箱跟超低音位置要差343公分,所以超低音要比主音箱更靠近聆听者,甚至就在聆听位置附近。顺便提醒,如果您使用每声道二个、三个超低音堆叠,又将超低音放在主音箱后面,此时超低音音箱内部的时间延迟,加上又在主音箱后面,就会产生超低音音箱的声波晚于主音箱到达聆听者耳朵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管弦乐大鼓(不是流行音乐脚踩大鼓),更过瘾的管风琴低频按摩效果,以及更宽广的音场,更清晰的层次感,这就是使用大型落地式音箱还要加超低音的目的。


无论您是哪种情况,都要用频谱扫过,观察有没有低频峰值?峰值落在哪里?量感多少?先以科学的方法找到超低音比较适当的位置,再来做进一步调整。此外,超低音的量感要多少?能否天衣无缝的衔接?那就要看个人对低频的嗜好,以及调整功力了。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