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lipton 阅读数:3571 发布日期:2013-07-15
在高中那段大看歌剧大听歌剧的时期,普契尼的《图兰朵》是我漏掉的为数不多的名作,如今为了今年的第一部年度歌剧,终于补上对这部歌剧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这场歌剧。
(一)剧情
这部歌剧的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蒙古的故事,选自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普契尼通过他一位来中国旅行的朋友又汲取了一些中国元素,但他对中国元素的了解并不完整,一些不严谨的就原谅他了吧!
第一幕:宣判官宣告:图兰朵要招驸马,但是要猜对她设置的三个谜语,猜对的就结婚,猜错的就斩首,京城的人一阵惊讶和恐惧。
图兰朵的倾城貌美让许多男子跃跃欲试,但无一成功,都被斩首。当年轻的波斯王子从容自若,非常镇定地走向刑场,所有人都为他求情,所有人都指责图兰朵的残酷无情。就在众人的围观和冲突时,男主角——鞑靼王子卡拉夫撞见了流亡的父亲鞑靼国王铁木儿,以及鞑靼国王的女仆柳儿。可是当卡拉夫看到图兰朵,立刻被图兰朵吸引,燃起熊熊爱火,此时丧失理智,心中只为求图兰朵,也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猜图兰朵的三个谜语。三位大臣:平、庞、彭极力劝说卡拉夫不要去做这种丧命的尝试,铁木儿还有柳儿也全力阻止他。柳儿唱出著名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在这段咏叹调中,柳儿表达了她对卡拉夫的爱意,正是因为爱着卡拉夫,才愿意做铁木儿的女仆,为的是可以接近卡拉夫。这段咏叹调是《图兰朵》中知名度仅次于《今夜无人入睡》的。它的旋律委婉动听,柳儿楚楚可怜的形象,深切恳求卡拉夫的心情在这首咏叹调中得以很好地体现。
可就是在这样楚楚可怜,深爱着卡拉夫的柳儿的苦苦央求下,还是无法阻止卡拉夫对图兰朵燃起的熊熊爱火,在卡拉夫演唱的《柳儿,不要哭》之后,卡拉夫敲响了挑战图兰朵谜语的大锣,此时响起《茉莉花》的旋律,众人合唱,为卡拉夫“送行”,第一幕结束。
看完这一幕,我的感受就是,冷酷残忍的图兰朵,她凭什么让那么多男人跃跃欲试,明知结局会被杀头,却还看不出她的阴谋,特别是卡拉夫,他曾对柳儿微笑,柳儿爱上他,可当他看到图兰朵那一刻,就决定为图兰朵而奋不顾身。我联想到卡门,唐·何塞和米凯拉,当唐·何塞看到卡门那一刻就被卡门迷住,虽然唐·何塞的内心很是纠结,因为米凯拉是他的未婚妻,可被卡门勾引就是悲剧的开始,也最终惹祸上身。图兰朵,卡拉夫和柳儿,跟他们有点像啊!
第二幕分为两场,第一场是三位大臣在居室里的对话,他们正为卡拉夫挑战图兰朵谜语的上朝做准备。自从图兰朵公开招驸马开始已有3年,在普契尼的剧本中,第一年是鼠年,第二年是虎年,第三年即今年,没说是什么年。从这点中国元素的融入,可看出普契尼对中国元素一知半解。在这三年期间,图兰朵已经杀了几十人,无一能挑战成功。而三位大臣在思念家乡,他们忠心耿耿为图兰朵效力,但不想看到这样的悲剧一直继续下去,希望尽早结束,也希望早点荣归故里,过着隐士的闲逸生活。上朝时间到了,三位大臣急忙换上官府上朝,第一场结束,进入第二场。
第二场就是在宫殿里,卡拉夫要来猜谜了。
图兰朵的这种行为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包括她的父王——蒙古国王阿尔图姆。阿尔图姆国王也希望这种悲剧早点结束,图兰朵的出场开唱便是讲述了她的祖先娄玲公主的悲惨遭遇,是爱情使她成为男人的俘虏。鞑靼王国的侵略者掠夺了京城,带走了娄玲公主,却留下了永久的耻辱,她惨死在异邦,香消玉殒。正因如此,图兰朵要用同样的手段为祖先报仇,这也就是的多少无知男人慕名前来挑战爱情却无一成功,个个头颅落地。图兰朵的冷若冰霜,即便是设置这三个谜语,但心里的仇恨难以溶解,无人可以得到图兰朵,但火热的卡拉夫还是得到猜谜的机会。伴随着阴森恐怖充满悬念的音乐,卡拉夫猜中了图兰朵的三个无解之谜,谜底分别是:希望,血,图兰朵。此时,众人为卡拉夫欢呼,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悲剧终于可以结束,图兰朵不会再这样无休止的杀人。可是,图兰朵反悔了,那颗冰冷的心没有融解,她就不可能接受任何人,她不肯履行誓言与卡拉夫结婚。当卡拉夫以胜利者的眼神看着图兰朵时,图兰朵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她感到卡拉夫在嘲笑她的骄傲。这时的卡拉夫完全可以享受胜利,但是他看到图兰朵内心的仇恨没有被融解,他提出一个谜让图兰朵猜。如果图兰朵在第二天破晓前能猜出他的名字,知道他的身份,他不但不当驸马,而且自己的生命也掌握在图兰朵手里。父王祈愿,在第二天破晓前,卡拉夫能成为他的儿子。第二幕结束。
看完这一幕,我的感受是:仇恨只会带来更多仇恨,唯有爱才能融解冰霜。图兰朵的残忍是因为仇恨,卡拉夫为追求图兰朵不惜一切代价,即便是攻破了图兰朵的三个谜语,图兰朵仍未改变,卡拉夫给图兰朵这样一个机会,就是要让图兰朵感受爱的力量。可是他这么做没有考虑图兰朵还会做出什么更残忍的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悲剧,卡拉夫能否得到图兰朵?接下来请看第三幕。
卡拉夫绝对无法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惹了更大的麻烦,因为图兰朵封锁了京城,要彻夜查明卡拉夫的真实身份,整个京城彻夜未眠,就在此时出现了这部歌剧最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三位大臣找到卡拉夫,要赠予他美女金钱财富,要他赶紧离开京城,因为如果他们无法查明卡拉夫的真实身份的话,图兰朵会拿他们问罪,他们自身难保,所有图兰朵的手下都会有生命危险。但卡拉夫不顾这一切,心中只有图兰朵。后来官兵抓到了铁木儿和柳儿,因为看到他们在宫殿里与卡拉夫交谈,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卡拉夫的名字。他们对柳儿严刑拷打,要从柳儿得到卡拉夫的名字,但柳儿深爱着卡拉夫,宁死不屈,就是为了卡拉夫死也值得。柳儿最后唱出一首极其感人的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她也试图改变图兰朵那颗冰冷的心,让图兰朵知道爱是什么。她的心情很沉重,她知道自己必须一死才能保全大局,人们才无法从她口中得知卡拉夫的名字,最后她扑向士兵的大刀自杀。铁木儿抱着柳儿,那种悲愤的情绪,对图兰朵的残忍无情的斥责,失去柳儿的悲伤,在铁木儿的歌声中得以深切地表现,深入人心,极为感人,看到都要哭了。尤其是定音鼓打出的沉重的节奏描绘沉重的脚步和心情,真的是将悲伤打入人的心中。
铁木儿抱着柳儿离去,大臣和士兵都退下,此时只剩下卡拉夫和图兰朵。卡拉夫也痛责图兰朵的残忍,而此时的图兰朵,她那颗冷若冰霜的心已经被柳儿促动,她的心已经稍稍软了下来,那颗冰冷的心在爱的温暖下开始融化。就在此时,天已破晓,卡拉夫给了图兰朵一个热烈的吻,让图兰朵的冰冷的心彻底融解,也在这时,卡拉夫告诉了图兰朵他的真实身份——鞑靼国王铁木儿的儿子,卡拉夫。
此时卡拉夫坚信他的爱已经融解了图兰朵,图兰朵的仇恨就是来自鞑靼王国,但是卡拉夫在没有确保自己是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就告诉图兰朵他的身份,只要图兰朵在宫殿上说出他的名字他还是会丧命。第一场结束,第二场回到了金碧辉煌的皇宫。
来到皇宫里,图兰朵将卡拉夫带到父王面前,指着卡拉夫说:“他的名字,就是爱!”伴随着《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整个宫殿里一下子欢腾起来,众人齐声歌唱,他们赞颂爱情的伟大力量,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卡拉夫用熊熊爱火融解了图兰朵那颗冷若冰霜的心,得到属于他的胜利。笼罩在图兰朵下的恐惧也结束,国家终于可以安宁了,众人皆大欢喜。剧终。
(二)人物
《图兰朵》中的主角是卡拉夫和图兰朵,除此之外柳儿也是一个重要角色,还有鞑靼国王铁木儿。另外三位才有滑稽色彩的大臣:平、庞、彭,还有就是两位只能算跑龙套的蒙古国王阿尔图姆和宣判官。我按照次要到重要的角色一一分析。
宣判官基本可以忽略,他在剧中只是宣告图兰朵的通告。至于蒙古国王阿尔图姆,他的唱词也是非常少,就是在第二幕第二场开场时反对图兰朵的几句唱词,还有在第二场结束前唱了一句希望卡拉夫在破晓之后成为他的儿子。对于这个角色我想说的是普契尼对中国故事的一知半解,一个国王还管不住图兰朵公主的做法,图兰朵却是为娄玲公主,她的祖先报仇,这未免有一些奇怪和不严谨。
大臣——平、庞、彭:
这三位大臣可谓是这部歌剧中的活宝,他们滑稽的形象为这部充满死亡阴暗的紧张气氛增添了一丝喜剧色彩。他们对图兰朵的忠心耿耿,而内心想要国家安宁,希望悲剧不要上演,背着图兰朵阻止他人陷入图兰朵的阴谋。一方面严格执行图兰朵的命令不敢违命,但在卡拉夫面前则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第一幕中极力劝说卡拉夫不要去挑战图兰朵的谜语,第三幕中欲赠予卡拉夫美女金钱财富让卡拉夫尽快离开京城,可以看出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冲突造成的纠结。他们在第二幕第一场的对话,又看到他们渴望过上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期待退休荣归故里享受田园的恬静生活,从这里也看出普契尼对中国元素的了解。普契尼一位旅中的朋友送给他一个音乐盒,就是通过这个音乐盒还有他的这位朋友了解了一些中国元素,还有就是《茉莉花》的旋律。这部歌剧中,元朝皇帝身穿黑色皇袍,年份的记法,三位大臣的故乡湖南、湘、浙江,还有他们渴慕的隐士生活都富含中国元素,尽管只是一知半解,但这正是这部歌剧最特别也是最迷人的东方色彩。
鞑靼国王铁木儿:
铁木儿是被小人篡夺王位的鞑靼国王,流亡到了蒙古国,他双目失明却好在一直有柳儿的陪伴。铁木儿由男低音演唱,一种带有沧桑浑厚有力的共鸣腔充斥整个剧院。铁木儿是个很正派的角色,对柳儿的可怜,失去柳儿的痛苦,对图兰朵的斥责,对卡拉夫的失望铁木儿很好地完成了一个流亡老父亲的角色。
柳儿:
柳儿是这部歌剧中最完美的形象,虽然柳儿不是这部歌剧的主角,但我认为柳儿是普契尼最想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且我对这部歌剧的认识最早知道的也是柳儿(居然不是图兰朵)。普契尼对贫苦人物的塑造是最为成功的,不管是《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还是《蝴蝶夫人》中的蝴蝶,她们楚楚可怜的形象都深入人心,让人看了会落泪。柳儿是完美的,她是个真正懂得爱情的人,为了保全卡拉夫,为了保全铁木儿还有京城的人,她最后选择自杀,这是爱的最伟大表现。爱不是占有,而是为爱的人着想,为爱的人付出。她自始至终都在为卡拉夫着想,苦苦央求卡拉夫,在自杀前与图兰朵的对话都体现爱的力量。可最终这样伟大的柳儿还是死了,在普契尼塑造的形象中,这些为爱付出的人都不免一死。这就是普契尼的成功之处,让人们更加记住这些爱的化身。如果让我选择演绎柳儿的最佳人物,这当仁不让得选意大利抒情女高音米莱拉·弗蕾尼(Mirella Freni)。Freni是塑造普契尼贫苦人物中最合适不过的人物,她那种天生的抒情和弱小可怜的气质,最适合扮演这样的人物。
图兰朵:
先解释一下图兰朵名字的由来。Turandot由两部分组成,Turan和dot。Turan是突厥的意思,而dot是公主,这种奇怪的拼凑就成了公主的名字。图兰朵就是个恶魔,她以仇恨回应仇恨,造成这样恐惧的空气。所有人都围着图兰朵转,国王、大臣、士兵、卡拉夫,以及为卡拉夫牺牲的柳儿都是为成就图兰朵。而这样残忍的图兰朵却是最大的获益者,或许结局不是图兰朵一开始想要的,但她那颗冰冷的心最终被爱融解,以这样完美的结局结束,我想也许就是最大的不完美,因为最该遭天谴的图兰朵得到的是却最美好的爱情,而且卡拉夫也如愿以偿得到了图兰朵。要我选演唱图兰朵的最佳人物,我选择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Sutherland就是个女王气质的女高音,她可以将那种冷酷无情演绎到极致。
卡拉夫:
这是最让我纠结的角色,从来没有一部歌剧看完之后我不知道要站在哪边去评判一个人,这就是卡拉夫。卡拉夫是否是个专一的人?柳儿爱上他是因为看到卡拉夫在宫殿里对她微笑,这是否说明卡拉夫爱过柳儿。但是当卡拉夫看到图兰朵那一刻就燃起热烈的爱火,这仅仅是因为图兰朵的倾城美貌。图兰朵的残忍是明摆着的,为何卡拉夫只见她一面就难以自拔?其实不止卡拉夫一人,被图兰朵杀的已有几十人,这些人估计都是被图兰朵的美貌吸引。卡拉夫为了他的胜利不顾一切阻挠,不顾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他一心只为得到图兰朵,只为融解图兰朵冰冷的心。当他攻破图兰朵三个无解之谜后,他已经可以享受胜利了,可是他知道那样还不能得到图兰朵的心,所以给图兰朵一次机会,他的意图是想用自己的宽容让图兰朵感受爱的力量。可是看看后来发生的事,我也觉得卡拉夫很自私,为能得到图兰朵没有考虑到后果,是柳儿死去的导火索,让京城陷入彻夜的恐慌,所有大臣和士兵随时有丧命的危险,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卡拉夫是个祸国殃民的败家子。但意志坚定的卡拉夫不顾一切,即便在柳儿死去之后也痛责图兰朵的残忍,但还是用热烈的一吻融解了图兰朵。怎样给卡拉夫一个定性呢?卡拉夫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图兰朵,可他对柳儿却是无情的。还好,国家安宁了。普契尼塑造卡拉夫这个形象,或许本就不应该给卡拉夫定性,而是普契尼藉着柳儿,藉着卡拉夫表达他爱的主题——仇恨只会带来更大的仇恨,唯有爱才能融解冰霜。
(三)《图兰朵》的音乐色彩
喜欢普契尼的乐迷肯定知道普契尼的音乐风格,抒情,悲伤,感染力极强。在他的其他几部名作中,音乐色彩时刻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现实残酷的悲伤。普契尼有两部东方色彩的歌剧,《蝴蝶夫人》以及《图兰朵》,在《蝴蝶夫人》中,充满日本特色的音乐色彩弥漫着整部歌剧,其中日本民歌《樱花》旋律的运用就是最大的特色。《图兰朵》比起《蝴蝶夫人》要复杂得多,不单只是《茉莉花》旋律的运用,要将一个充满恐惧和死亡阴影的蒙古王国里且大气辉煌的中国色彩展现在观众面前比起《蝴蝶夫人》只是在山顶的一间房子里发生的故事,音乐色彩肯定更加复杂,也更加丰富,难度也大得多。
我认为乐团最大的特色就是加入不少打击乐器,比如马林巴,木琴,钢片琴的运用,让色彩丰富不少。另外为了塑造恐怖气氛,更多运用了小军鼓。
普契尼通过他的朋友送给他的音乐盒认识了《茉莉花》,在这部歌剧中,《茉莉花》的旋律是贯穿整部歌剧的,但每次出现都是不一样,都是茉莉花旋律的变形体,调性不一样,渲染的环境氛围的色彩也不一样。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幕中,在令人恐惧的刑场,僧人为死去的人超度,将他们的头颅插在竹竿上,随着月亮升起为他们超度。在此时一群少僧唱着《茉莉花》的旋律,这是童声合唱。这次茉莉花旋律的运用,就像僧人在念经,有一种禅味,一种空寂肃穆的色彩。在这一段对刑场音乐的描写,从侩子手磨刀不堪入目的杀人场景到灵魂上升,僧人超度肃穆宁静的转换充满着神秘的东方色彩,这也是我认为对乐团要求最高的一段。要将那种弥漫在死亡空气中的阴暗色彩描绘出来,不是件易事。在这段少僧的诵经后,是波斯王子从容镇定地走向刑场,这段音乐由垂头丧气的小号吹出一段带有波斯色彩的旋律,不单能塑造那种恐惧的气氛,也表达人们对图兰朵残酷行为的指责。这段音乐结束后再次出现茉莉花的旋律,而这次由铜管乐器演奏,气势恢宏。
《茉莉花》旋律的再次出现是在第一幕结束前的大合唱,也就是卡拉夫演唱《柳儿,不要哭》的最后,卡拉夫敲响挑战图兰朵三个谜语的大锣后,响起茉莉花的大合唱,歌词内容是:“你为自己挖掘坟墓!”我第一次听到这段茉莉花大合唱时,感到普契尼这位色彩大师的功力,茉莉花的色彩也可以这么丰富,听到这一刻是多么热血沸腾!
《茉莉花》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二幕第二场,在图兰朵出场前,再次由一群少僧,也就是童声合唱。在图兰朵揭开最后第三个谜语的谜底之后,也再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那是胜利合唱。
《图兰朵》的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悬念,音乐色彩丰富,转换频繁:清脆的木琴,点缀音色的钢片琴,沉重的定音鼓,弹性十足的小军鼓,令人感到惊恐的铜管色彩。不管是刻画图兰朵的残酷,楚楚可怜的柳儿,意志坚定的卡拉夫,滑稽纠结的三位大臣,还是表现金碧辉煌的宫廷,塑造弥漫着黑色死亡的空气,僧人超度空寂肃穆的禅意,胜利时的欢庆场面都是十分形象十分贴切。音乐是传播情感最好的工具,用不同的声音描绘不同的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变化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尤其是普契尼最特别也是最感人的爱的声音,调很高,声音撕裂了空气原本的形状,像闪电一样划破天空,钻入观众的心中,深深地打动每一位观众。一开始听《图兰朵》时并没有看画面,不知道剧情,感觉《图兰朵》跟普契尼的其他歌剧风格相差挺大,那时想或许这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中国元素与意大利歌剧的融合让这部歌剧的旋律和色彩感觉并不是很舒服。但后来看了歌剧之后,才知道普契尼将每个人物每个场景的描写是那么贴切。如果在看的时候非常入神,很入戏,那肯定时刻被剧情和音乐促动。
曾经认为欣赏歌剧可以先看一遍视频了解剧情,然后就可以一边接一遍地听。《图兰朵》之前已经听过几遍,但这是第一次看《图兰朵》,看的时候才发现画面和音乐是不能分开的。歌剧是音乐类型中综合性最高的,不单有音乐还有剧情,现场还有舞美灯光等等其他元素,只有把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欣赏歌剧。尽管《图兰朵》的音乐已经很感人,但没有看剧情还是无法真正体会音乐与剧情画面结合的精妙之处。在看这部歌剧的时候,引人入胜悬念四起的剧情,让人猜不透的结局,让观众很容易入戏,与演员一起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这正是歌剧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过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要记住剧情甚至记住歌词,在单纯听的时候充分发挥想象。
(四)咏叹调
这部歌剧中真正意义上能称为咏叹调的有5段,第一幕中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接下去卡拉夫的咏叹调《柳儿,不要哭》,第二幕第二场中图兰朵的咏叹调《祖先的耻辱》,第三幕第一场中最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还有柳儿死之前的《你那颗冰冷的心》。
柳儿不是这部歌剧的主角,但她的形象却可以算最重要的一个,她的这两段咏叹调是柳儿楚楚可怜形象的最好体现。尤其是《你那颗冰冷的心》,这首咏叹调是唱给图兰朵的,是柳儿临死前的天鹅之歌。她将她对卡拉夫的爱传递给图兰朵,为成就卡拉夫对图兰朵的不懈追求,她知道她必须一死才能救铁木儿,才能救卡拉夫,才能救那些无辜的大臣和士兵,因此那种必死的沉痛和将永远离开她心爱的卡拉夫的心情在这首咏叹调中得以深切的抒发。当歌剧进行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会被楚楚可怜,愿为爱牺牲,顾全大局的柳儿的伟大举动而感动。
可以算是《图兰朵》旗帜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它表现的是卡拉夫内心的矛盾,他渴望胜利,渴望得到图兰朵。虽然他攻破了图兰朵三个无解之谜,但为了能真正融解图兰朵那颗冰冷的心,给了图兰朵一次机会,可他不知道给图兰朵这样的机会,自己是死是活。京城陷入混乱,彻夜未眠,为了得知卡拉夫的真实身份。骄傲的图兰朵继续她的冷若冰霜,她并不懂什么是爱,心中充满仇恨,但眼前的卡拉夫攻破了她的谜语她又不能不履行誓言。在《今夜无人入睡》中,卡拉夫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还是要取得他的胜利。
女主角图兰朵唯一的咏叹调《祖先的耻辱》,讲述了娄玲公主的遭遇和图兰朵的心这般冰冷的原因,她要以这样的方式为娄玲公主报仇。但我觉得这首咏叹调还不能完全展现图兰朵的性格特点,在猜谜时图兰朵与卡拉夫的对话中的音乐才是图兰朵冷血无情高傲性格的最好呈现。这段音乐塑造一种很紧张,扣人心悬的气氛,一旦卡拉夫猜错他也将丧命,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五)广州大剧院版《图兰朵》
原本有很多担心,因为去年的《蝴蝶夫人》远远达不到我的期望值,而今年的《图兰朵》在配乐上色彩丰富,气势磅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都是不容易的,比起《蝴蝶夫人》难度要大很多。去年《蝴蝶夫人》需要的演员少,除了深圳交响乐团之外其他人物都是国外来的,但《图兰朵》需要的演员很多,需要一个人数不小的合唱团,需要童声合唱团,需要舞蹈演员,因此这些就只能就地取材。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我记得在去年元旦德国波恩贝多芬交响乐团来访中国上演伟大的“贝九”时,就是请他们担任合唱,这支合唱团在国内水平应该算很高。他们在这场《图兰朵》中的表现我认为算中规中矩,声音的平衡度还算不错,但不可避免语言生硬,声音多少还是有些不够饱满柔和。
天河区少年宫合唱团,当看到这名字的时候心中立刻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中国童声的训练跟国外是不同的,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他们只是唱两段稍微变了旋律的《茉莉花》,他们别唱走调就行了。后来得知,这支童声合唱团是录制过唱片并发行的,通过微博也了解到Daniel Oren先生非常喜欢他们。他们现场的表现也并没有令人失望,而且对比国外的童声合唱团,演唱《茉莉花》的旋律他们有天生的优势,因为这是中国的旋律,他们的声音特点更贴切这一群少僧。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肯定!
卡拉夫的扮演者弗拉迪米尔·加洛津(VladimirGalouzine)。他是这场歌剧的意外收获,他不过是来赶场救火的,但他比原定要来的Marco Berti要更加出色。Galouzine是俄罗斯第一男高音,曾与被誉为指挥沙皇的捷吉耶夫(ValeryGergiev)合作上演过最好的《黑桃皇后》,是当今乐坛不可多得的戏剧男高音。而他声音的特点浑厚洪亮,具有中音的音色,中音到高音的宽阔音域以及超人的气量。很多人评价他的声音像铜管乐器那样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但我并不是这样给他定性。如果说他是铜管乐器的话,那应该说是大号,他的音量可以盖满全场。很明显,他不是个意大利男高音,意大利男高音的音色是明亮细腻,线条明朗穿透力强,意大利男高音的特点是像闪电般划过天空,但Galouzine的音色不是这样,他是将整个天空盖满。Galouzine拥有超人的气量,因此在演唱高音的时候相当相当轻松,《今夜无人入睡》的高音他根本不当回事,相当轻松地完成。在他唱完《今夜无人入睡》后,全场高喊Encore!可惜Oren没有满足大家的愿望。而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