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怡宏 阅读数:3118 发布日期:2013-09-25
本刊前二期介绍过的厦门,其语言条件、气候感觉都跟台北极为相似,再加上与台湾文化交流的便利性,因此成为许多台商心目中置产养生的理想城市。这次我采访的中国城市,是距离厦门的约三百公里的汕头,所感受到的音响文化之美也跟厦门截然不同。
得天独厚的发烧背景
从台湾要到汕头,同样可以用小三通模式,先从松山机场坐飞机到金门,再从金门作客轮进入厦门,接着坐所谓的大巴士到汕头,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比起厦门高楼林立,四处可见繁美如锦、LED灯大量缀饰的建筑物,汕头只能说是依然朴实的滨海之都,也是个一百多年历史的「新兴」之城。它没有商业城市的闪耀炫目,却有着令人惊奇的发烧背景与见识。
在中国音响需求大幅扬升的80年代中期开始,许许多多的顶尖音响制品开始进口,汕头也拜地利之便,成了高级音响进入中国前的重要集散地,因此汕头人早早就见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发烧品牌,甚至各种厂牌的声音特色如数家珍,如果经济条件不是问题,聆赏美好的音乐再生,绝对是理所当然的家庭休闲娱乐。
![]() |
|
![]() |
在这样的背景优势下,汕头早在1997年就举办了第一届的音响展,是除了上海、北京、广州之外,少数可以独立举行音响展的城市。不仅如此,拥有先进设备的汕头人民广播电台,居然有专为音响迷独立制作的音响节目!这个名为「Hi Fi天地」的音响直播节目,从唱片到器材搭配无发烧不谈,并开放Call-in让音响迷获得最直接的空中交流。如此蓬勃发展的音响文化,大概连见多识广台湾音响迷们也难以想象。
爱音乐,所以尊重声音
这次到汕头采访的音响店也教我开了眼界,不过并非当地的音响店装潢或陈列器材多么夸张,而是他们适应客户需求的能力超乎想象。例如当地极为知名的泽森音响,客户相距千里稀松平常,甚至有时差达三小时的国内客户,但不管相距多么遥远,他们就是有办法让客户得到购买满足,音响生意可以如此「无远弗届」,也是采访前我所难以想象的。对于见多识广的汕头音响迷来说,音响品牌名气大不见得是购买主因,物美价廉的优异设计才经得起考验,因此专营台湾谷津公司产品的锦锋音响,近年来也受到汕头音响迷的肯定与支持。
也因为有如此蓬勃发展的音响文化,汕头音响迷普遍见多识广,玩音响的心态跟其它地区也有相当差异。早已听过、玩过许多顶级器材使然,他们深知器材虽然有其限制,但往往使用者才是声音进步的最大限制,所以不管系统价格高低,都乐于在交流切磋中获得长进与乐趣。一位音响迷在聊天过程中亲口告诉我:「我们汕头其实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几乎没有那种在使用器材上比来比去的「斗机」,就算是一万人民币的系统,只要有好的调整心得,大家都乐意花时间去听。价钱根本不是问题,爱音乐的心才最重要!」
如此成熟的音响生态,在与当地音响迷互动和采访音响迷过程,都的确令我留下难忘的好印象。问起为何大家都是如此成熟看待玩音响这种乐趣,我在汕头三个不同场合、三位不同音响迷的口中,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答案:「因为爱音乐,所以我们尊重声音」。
一切耳听为凭、但求精进的X君
X君是我在汕头采访时间最多的一位音响迷,不但有机会到他家中拍摄采访,在泽森音响采访我们也有屡有机会交流。他的音响经几乎就是许多汕头音响迷的缩影写照:「一切耳听为凭,只要能得到更好的声音就值得参考或学习。」从事塑料相关生意的X君,真正玩音响十多年的过程之中,当然也见识过许多顶级发烧器材,有极多器材都实际请回家中体验过,确定声音比原来的更好才花钱留下。
能够以如此令人称羡的方式玩器材、买器材,背后功臣是汕头当地极为著名的泽森音响。他们是ASR、Marten、Duevel、A.R.T等音响厂牌的中国代理商,不仅专精二声道音响领域,也是多声道环绕系统的销售强者,虽是汕头当地的音响公司,却能把生意触角延伸至整个中国,商业眼光和灵活经营手法令人称佩。
到X君家中采访时,看到的是一座极为干净清爽的独立音响室,这是X君在搬到现址之前,早就在下定决心规划的空间设计。令我特别意外的是,为了好声通常会「不择手段」的X君,音响室里并没有一大堆实验性的空间调声材料,除了天花板刻意做成不规则形状打消驻波之外,根本看不出是经过不断「调声实验」才拍板定案的音响专用空间。
千锤百炼仍力求精进
X君笑说这有一部份功劳得感谢黄信,不必使用体积夸张的声学装置,只要几个ART调声锥就可以发挥莫大的声音改善作用,甚至X君家中使用的调声锥数量还特别少,因为音响聆听经验丰富的X君认为这样就已经相当令人满意。
![]() |
![]() |
![]() |
实际听起来也的确是如此,X君家中听到的Marten Coltrane喇叭的确令我难忘,播放Mercury版本1812序曲时,开头擦弦质感特别强烈的弦乐群极具说服力,而曲末质感坚实、余音缭绕空间的钟声美极了,以真实加农炮录制的隆隆炮响,音像庞大、气势惊人,完全没有令人紧张的声嘶力竭感受,此曲磅狄美感可说相当完整地重现。我很好奇这样的表现除了Marten Coltrane喇叭之外,到底是FM前级加上Goldmund的功劳居多?还是现场使用的ART线材发挥奇效?但X君告诉我,其实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尝试才定案,如果实力不够很快就会在日常试听过程中被取代,每一件器材、线材或调声道具,目前都很难再找到全面胜出者。
即便如此,X君还是不断参加音乐欣赏会或与其它同好交流调声心得,也依然不断试听可能换下旧有的新器材,一切耳听为凭、但求精进。听说就在我离开汕头前,X君系统又有了更好的调声心得,真不知道那是多迷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