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漫谈CD母带处理、录音、混音与压片

作者:蔡克信 阅读数:5573 发布日期:2013-10-07

摘 要:几年前,笔者曾在本刊专栏报导「来自广州的声音」,评析雨林唱片,士别多日,刮目相看,在听过它的A2HD Mastering CD之后,引发惊奇与赞叹!多年来,笔者时常呼吁重视「母带处理」,鲜少获得回应(在台湾仅知有江显发先生愚公移山式的耕耘),没想到广州已突破瓶颈,有所成就,不让日本专美于前。

花语童谣 10F复合媒材 蔡克信画

 

 

在这篇漫谈,笔者仅就若干华人地区的出版品作阐述。

 

2008年11月台北音响大展期间,中国广州雨林唱片公司老板兼录音师陈健先生与ABC公司总裁徐学辉先生先后来访,他们是多年来为提升CD质量,在母带处理下足功夫的灵魂人物,成品在世界各地音响迷中有耳共聆、口碑相传。

 

雨林唱片的A2HD

 

几年前,笔者曾在本刊专栏报导「来自广州的声音」,评析雨林唱片,士别多日,刮目相看,在听过它的A2HD Mastering CD之后,引发惊奇与赞叹!多年来,笔者时常呼吁重视「母带处理」,鲜少获得回应(在台湾仅知有江显发先生愚公移山式的耕耘),没想到广州已突破瓶颈,有所成就,不让日本专美于前。

 

在试听过雨林A2HD已出版的「人声篇」、「女声篇」,以及即将推出的「器乐篇」、「一水隔天涯」、「青叶城之恋」试片,当然是与之前同一录音版本的寻常CD相较之后,笔者的结论是不亚于JVC的XRCD 24,与K2HD相当,唯一稍作保留追踪的是,希望见到能以A2HD重制大型管弦录音,比较之后,当可下最后评论(陈健先生说,他已受托重制他家茶花女歌剧选段与巴哈作品)。目前能向读友报告的是,A2HD版呈现极其模拟的声底,发声非常宽松,音频两端的延伸自然无碍,高频飘逸、低频扎实,人声乐器实体感更为凝聚,质感更为逼真,音场的空间与气韵更为通透。这些,只要听一首陈洁丽的人约黄昏后立可判别,其改善之差异极为明确而令人瞠目。

 

A2HD「人声篇」,雨林唱片,38度CA2HD「「女声篇」,雨林唱片,38度C

 

以模拟方式处理

 

陈健很早就知道母带处理的重要,因为原始录音与压制成品的差异极其明显,苦于技术,早期曾委托日本JVC、德国老虎鱼、美国Doug Sax(The Mastering Lab)重制,成绩是有,却是劳民伤财。四年来,老板兼制作、录音的陈健庄敬自强,秘密练兵(不过承认从Doug Sax学习基本招术),终于出师。他的A2HD制作流程关键在于模拟操作(异于一般的数字处理为主),通常是以DAT数字母带先以EMM LABS DA将数码转化为模拟信号,然后以雨林特制模拟效果处理器作第一次处理(A1=Analog 1,利用不能透露的程序软件),之后再经过顶级模拟信号处理器修正带宽、动态、音场的第二次处理(A2),完成的模拟信号再以EMM LABS AD转换并升频至2.8224 MHz / 1 bit,再以DSD数字格式制作,最后转换成CD格式(当然也可转成SACD)。

 

目前底定的A2HD处理系统,其中有项模拟信号处理器在之前是使用Avalon厂牌,也就是第一张A2HD「人声篇」所用者,我们比较其中的人约黄昏后与即将出版的「一天隔天涯」的同曲目,亦可分辨两者之差异。虽然两者显然都较原始CD优秀许多,使用Avalon的版本在中频较为浓厚,但是决定版,却是整体较均匀,音染更少,人声实体更加自然凝聚。

 

制作流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陈健说他藉助Stax静电耳机,反复微调,即使0.1dB增减都得计较,他认为要调出正确的「音场」(即音像的相对形体一致而不扭曲)才大功告成。

 

一时兴起

 

笔者非常认同以模拟方式作母带处理,最近笔者就有一个小小的经验。今年最夯的唱片当属「伶歌」(瑞鸣),它的LP版远胜XRCD与CD版,笔者拥有的这张老虎鱼刻制的LP从头至尾无一声滴答,于是兴起将它转录为CD的念头。透过Miyabi(雅)唱针、Rhea唱头放大、ARC-R2前级,录进TASCAM CDRW-901,如此以全模拟方式录出的CD,重放仍然比XRCD版真实自然许多,尤其人声的细微(naunce)动态变化令人感动,一如LP,这些在XRCD丧失泰半。不过,ABC公司的徐先生则认为母带处理以数字方式,在剪接与等化可以更为精细而天衣无缝,似乎今年台北音响大展的「绝选示范」样片也证明他母带处理的高妙(以绝对音响评估,因无原始版本比较)。总之,母带处理极为重要,巧妙各有不同,只要能做出又好又便宜的唱片就功德无量。

 

深蓝

 

Skye…深蓝,Groove Note HR 0002-2,Joy AudioMA公司录音怪杰Todd Garfinkle以独门单点录音跑天下,最近在香港西贡一所教堂录制的「小城故事—张凌凌筝乐与歌曲世界」,以及2008年2月在新加坡Republic Polytechnic专业学府的录音室录制的「Skye深蓝」(HR 0002-2),都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极简、极纯录音作品。

 

华裔名制作人Ying Tan与 Sebastian Koh(女歌手Jacintha择仙花之制作人)于2004年在新加坡St. James Power Station酒廊惊艳于驻唱女歌手Skye的嗓音,经过多年酝酿,终于请来Todd操刀,在大约8 × 10 ×4.7米的录音空间,以惯用的一对B&K麦克风以单点直刻方式,不经混音器,现场直入两轨DSD录音座,录下Skye唱的十首华语流行歌与一小段猫王的Love Me Tender这张「深蓝」乐辑。全程不用压缩或剪辑,也无特殊后期制作,只是压片时采用近期Todd喜欢的绿色塑料CD基质。

 

聆听「深蓝」您必须将前级音量较平常调高,因为女歌手Skye的声音虽然带些许鼻音的娇柔细瘦,动态却是奇宽,囚鸟(曲3)与听海(曲8)都可以引证,如可以极低声喃喃自语,也可以嘶声呕心?喊。虽然她的肺活量不大,但是她对歌曲的诠释极具个人表现色彩,加上录音师能以近距拾音而不夸张口型音像将她的声音表情动态、呼吸换气全然拾获,是这张专辑能够成功吸引人的最大关键。这张唱片的音像仅在喇叭左中至右中,但深度足够容纳居前的女歌手(请注意是坐着歌唱)、左侧的吉他,歌手直后较高位置的贝斯手,或是敲击乐手,以及右中的长笛手,但是自然的堂韵与适当的回响仍然涵盖整个扬声系统。整体而言,这是一场朴素、直接、自然的录音,但是音域的平直,各部的平衡,动态的无限,让人感受如在现场观看录音的真实,Todd果然有一套。

 

魔杰座

 

周杰伦:魔杰座,11004/88697401302,新力博德曼周杰伦是台湾最具才气的流行音乐创作家,或许还得加上电影人(他的「不能说的秘密」就电影蒙太奇远胜「海角七号」)。音响迷会欣赏他的唱片的也许不多,其实他的唱片是流行音乐中,混音最繁复,也最仔细的制作,他的唱片您绝对找不到频率响应不平,或动态范围不足之处,当然您也不能以音响迷熟悉的音场音像去评估,「魔杰座」专辑亦然。

 

「魔杰座」一如之前的专辑,周董在传达他的多情摇滚与社会关怀,也利用录音与混音表现他的音乐艺术。在快歌龙战骑士(曲1),如念歌般,不对照歌词肯定不知所云中,人声不特别突出,旋律却随着繁杂的电子合成与真实乐器在三度空间淋漓挥洒,精准的混音,让乐曲呈现有如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拉克(Pollack)的作品。在情歌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曲2),口白就清楚,人声也突出,配乐的带宽、动态、能量、混音、和音之恰到好处又十足冲击,也可看出录音混音之绝佳功力。另外,随着歌曲善用背景效果,如魔术先生(曲5)营造马戏团氛围,时光机(曲9)以法拉利汽车启动引擎开声,以及多首和声善用反相音效,都丰富了乐曲的表达。虽然绝大多数的流行音乐都是在录音室多轨分录再混音人为做成,但是,能用心、细心混录如周杰伦专辑,仍然可以营造出绝佳的另类音响境界。

 

金声演奏厅

 

蔡琴:金声演奏厅,1747988,环球音乐蔡琴的「金声演奏厅」是她唱得最好的一张专辑,深情入歌、潇洒诠释,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异于之前的录音室作品,虽然精确,不免矫情。这套附有MV拍摄同步收音的DVD,让我们更清楚录音的场景状况。在香港中文大学Lee Hysan音乐厅,只有工作人员,没有观众的录音,两层席楼的中小型音乐厅有着温暖的堂韵,蔡琴近麦克风演唱,在不同乐曲分担伴奏的钢琴、两把吉他、低音提琴、弦乐四重奏、敲击乐手亦各自有一支麦克风。虽然是同步收音,但是音场音像的安排并不依现场实况,而是由控音室调配,例如原本两把并排左侧的吉他,成音时喇叭左右各一,弦乐原在舞台右后也拉到右前,左后的低音提琴移至右后。基本上,这张唱片有着极好听的真空管音色,甜美而不尖锐,宽松并且优雅,但是,以客观的音响条件评估,录音并非完美,主要是中低频以下有膨胀现象,在笔者系统,听其他蔡琴的唱片,包括最新以HD-Mastering复刻的「民歌蔡琴」(ABC K2-145),频域均是平直。

 

这一低域膨胀在歌曲需动用蔡琴低音域、大提琴低域、低音提琴时明显可感,因此,在天天天蓝(曲1)人声与钢琴均在中高音域,没有问题,曲2、3、4、8、9、10低域音像不够凝聚极其明显,曲5、6、7、11则缺点较不明确,或许是在五天的录音当中,录音师的均衡器混音有些许变动所致。这些现象笔者的Philips 9800 A-V系统亦显示相同结论。别小看这套便宜的影音系统,调整妥适,依然可供敏锐鉴听,例如MV DVD所附的蔡琴访谈,蔡琴与制作人、钢琴手在音乐厅的对谈,声音即传真透明,但是穿插蔡琴的外景独白,音色即明显失真,应是麦克风选择不当。

 

用EQ调整

 

SSHM-CD Classical Edition,环球音乐 于是,笔者尝试以Peavey PV-231 EQ(左右声道各31段)均衡器调整,没有逐曲细调,只作整体微调,经过反复试听,最后调整如下:20与25Hz各减3dB,31.5Hz减2dB,40Hz减0.5dB,50、60、80、100、125、160、200、250、315、400与500Hz各减2dB,630与800Hz各减3dB,1K减2dB,12.5K与16K各1dB,20K减2dB。结果,笔者认为人声低域凝聚清晰、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形体明确可感,试听比较用心良苦(曲3)、一场游戏一场梦(曲8)、假如我是真的(曲9)即可明了。几位老仙角来听过,都有同样认同。

 

 

为了提升CD音质,各厂家各显神通,于是蓝、绿、黑、金各有主张,目前能同时提供寻常CD与特殊材质CD相对照的只有中国ABC的HD-Mastering CD与日本环球的SHM-CD (Superior Sound High Material CD),笔者认为两者采用类似的液晶素材,在音质、频域、解像、情报的确特殊材质有正面效果,当然也得付出较昂代价。

 

坊间还有颇多标榜LP33转或45转音效的CD,采用等化调整与CD-R刻录,索价一同XRCD或复刻LP。听过几款之后,笔者极不认同,这种CD乍听彷佛音像突出辛辣,再听则发现音像的泛音结构已遭破坏,太多人工凿痕,老实说,举世认同的几十年录音名盘能完整复刻已属了不起,别妄想能够再予超越。倒是台湾江显发先生的高功率母盘重制技术(不调EQ)提供余裕的情报量以补压印过程的漏失,笔者认为可行。

 

刘雅丽:约会,音乐堡MB-1023,玮秦音乐CD-R刻录,以音效而言,笔者不怎么反对,因为它省去玻璃母盘与金属镍盘两道手续,失真肯定更少。要考虑的是刻录片的质量与保存。刻录片异于寻常CD的物理压印,它靠的是空白片中特殊染料的化学变化定声。这种染料极昂价,一公斤要50多万台币,空白片中含量是否足够,能否耐高温,能否长期保存而不质变都是问题。其中,制作精美、音效奇绝的「刘雅丽:约会」(音乐堡MB-1023)则提供寻常CD与CD-R各一,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良方,笔者将另文介绍。

 

 

总之,从录音到压片,每个环节都充满变数与学问,不可不慎。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