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31101kimo 阅读数:2766 发布日期:2017-11-12
前几年在撰写「喇叭专书」之「箱体设计篇」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确了解到密闭式箱体音箱,整体在结构设计上的难度与它的优势。但如果要我回想,究竟是哪一对音箱令我深刻感受到密闭式箱体设计的好?那可能是我在两年前评论过的ATC SCM 11书架型音箱。
因此这次接获ATC的采访通知,我特别兴奋,来访的是现任总经理的William Woodman,他是ATC创办人Billy Woodman的儿子,陪同的还有ATC研发部营销经理Ben Lilly。刚好趁这次机会,请他们解说究竟ATC如何设计出一款出色的密闭式箱体音箱?
图中右边的是ATC总经理William Woodman,左边则是研发营销经理Ben Lilly,两人不仅分享了许多ATC音箱在设计上的理念,也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设计秘辛。 |
Ben告诉我,目前ATC所使用的密闭式箱体设计,多数都是用在旗下两音路设计的小型音箱身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采用低音反射式箱体设计的小型音箱,更容易在单元发声时,透过低音反射孔产生无法控制的低频能量;这会连带会影响低频的清晰度与解析力,因此他们干脆将旗下的小型音箱,全数采用密闭式箱体设计。
好处是可以获得更干净、迅速的低频表现,坏处是音箱的灵敏度会下降许多,扩大机通常需要更大的瓦数来推动。但Ben笑说,现今市场上多数扩大机的输出瓦数都不低,要驱动ATC的小型音箱应当不成问题,因此这个顾虑不大。
![]() |
ATC的音箱箱体设计的坚固扎实,但外型除了有传统的四角矩型设计,还有在箱体侧板做适度弧形收边的水滴造型,为何会这样呢?来听Ben怎么说? |
如果您有留意ATC音箱的箱体设计,会发现他们家的音箱除了同时具备低音反射式与密闭式箱体之外,就连箱体造型,也有分为传统的矩型与弧面收边的水滴造型,为何会这样呢?Ben告诉我,一开始ATC音箱其实都是正统的矩型设计,后来因为有客户反应,希望可以在家用系列音箱中,看见不一样的箱体设计,想要多点变化,这才让他们开始钻研箱体结构。
后来与研发团队讨论的结果,发现采用弧形收边作为箱体侧板,不仅可为音箱带来更典雅的视觉效果;要将侧板压制成圆弧状,原厂还必须采用多层夹板再以专业工具高压制成,这样作法,比起传统单一的平行木板具有更好的抑振能力,无意间提升了箱体整体的刚性与强度,因次往后的音箱设计,ATC才同时保留了这两种箱体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 |
ATC SCM音箱是市场上相当热卖系列,全数采用ATC自制单元与统一采用密闭式箱体设计,价格亲民,想体会ATC音箱的美好,这系列是很好的切入点。 |
一直以来,音箱的箱体设计不外乎两种方向,一是以坚固厚重的箱体达到完全抑振的效果,另一种则是让音箱采用单薄的木板作为箱体,让音箱在发声时可以产生适当的振动当作「呼吸」;就如同小提琴在发声时,琴腔跟着振动一样,产生更为迷人的音色。在ATC的看法,他们认为最好的箱体设计是哪一种?Ben认为,他了解在市场上针对箱体设计有两种作法,如果可以将音箱箱体设计分成两种极端的方向;一是采用薄木板制作箱体,让单元发声时跟着振动,另一种则是采用坚固的箱体结构,使得单元发声时,箱体并不会跟着振动,进一步维持最低音染,ATC音箱的箱体设计则刚好在中间,简言之就是「软硬兼施」。
硬的部分,在于ATC希望箱体能为单元带来最佳的发挥舞台,因此当单元在进行前后摆幅时,箱体最理想的状态是不能产生振动,因此外箱必须坚固。至于软的部分,则在于ATC音箱虽然在箱体外侧使用高密度的木料打造,他们却在箱体内部配置了厚度不一的木板做补强,同时搭配内部阻尼材料来控制箱体的谐振点。而这种软硬兼施的作法,Ben告诉我,ATC不仅用在箱体设计,连带音箱内部的分音器,以及ATC的讯源与扩大机设计,只要是ATC在面对如何抑制振动的议题上,多数都是使用这种以刚硬材料搭配软质阻尼的作法来完成抑振任务,效果非常好。
![]() |
SCM系列为了家用市场的美观,箱体采用的是侧板修饰成圆弧状的水滴造型,木纹贴皮质感一流,触感极佳。 |
听过ATC音箱,我发现它的中频表现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流畅滑顺、细腻自然,我询问了Ben,当ATC在进行音箱调音时,通常使用哪种软件?没想到Ben的回答令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他会说出使用大编制乐曲来测试音箱的声音平衡性,没想到他却告诉我,ATC最喜欢测试音箱的软件其实很简单,就是钢琴独奏与人声演唱。原因?除了人声是我们最熟悉的「发声乐器」,男女人声从高音至低音还一共横跨了73Hz-987Hz的音域,这很适合测试中音单元的表现能力。
除此了人声,钢琴是ATC最喜欢拿来测试音箱性能与调音的最佳工具,其原因有三,第一:钢琴的频率响应分布最广,以一部88琴键的古典钢琴为例,最低到最高的音阶分布可以从27Hz-4,186Hz,可以测试音箱单元在分音上的衔接有无破绽。第二:钢琴的动态表现力度最强,钢琴瞬间弹奏的能量很充沛,这可以测试一对音箱对于声音动态的掌控能力。最后则是个人喜好,那就是ATC的创办人Billy Woodman其实本身很喜欢弹钢琴。
当初他会创办ATC,就是因为在当时的1970年代,市场上找不到一对可以完整再生出他心目中钢琴演奏时的样子。Ben告诉我,一来是Billy认为当时的英国音箱声音虽然传真,但声音动态表现不足;而美国音箱则刚好相反,动态表现很棒,但音质音色不够拟真。因此当Billy创办ATC之后,当时旗下所有的三音路音箱设计都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能完整再生出他演奏钢琴时,耳里听见钢琴发声时最自然的样子。很浪漫不是吗?这就是ATC音箱好声的秘密。
![]() |
ATC的旗下音箱习惯采用经典的凸盆中音单元,同时在单元表面涂上一层黑色阻尼作为涂布,这是ATC多年以来惯用的单元设计。 |
如果您观察够细腻,会发现ACT音箱还有一个设计很特别,那就是他们家的中音单元总是设计成凸盆状(俗称馒头中音),这与主流音箱设计通常将中音单元设计成内凹状配上防尘盖的设计很不一样,同时,ACT自始至终都相信纸质与混合式纤维是最适合拿来制作单元的材料,为何不采用造价更高的金属振膜,例如铝合金、铍金属、钻石振膜等?
Ben告诉我,第一:ATC使用凸盆中音单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他们在振膜后方沿着单元周围配置更大的音圈尺寸,更大的音圈尺寸代表更强悍的声音动态、更好的单元灵敏度,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与恒温设计,这有助单元在被驱动时,维持最好的低失真状态。至于单元用料,ATC表示,他们一直以来其实没有排斥使用其他振膜单元,但他们确实发现纸盆振膜搭配多层纤维材料,同时选在单元外侧再披覆一层黑色阻尼物,就可以在出色轻质量、优质硬度,以及高阻尼特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
![]() |
SCM系列除了传统的家用版,还推出了可壁挂的多声道组合,单元尺寸完全沿用SCM系列,同时依然为密闭式箱体设计,适度减少了箱体容积虽然让多声道音箱的低频响应略微逊色,但这点可以透过有源式超低音音箱来补足,不成问题。 |
Ben告诉我,这种混合式软硬兼施的作法,就跟箱体设计一样,ATC认为市场上许多人把音箱设计想得太单一,因此设计很极端,单元不是强求极致的强硬、就是极致的轻盈,这在ATC眼里,当一件物品走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副作用」。例如许多人认为金属振膜是最好的单元材料,因为刚性够强、质地够轻,唯一要担心的是金属振膜容易产生铃振现象,但这些音箱设计者都宣称他们透过阻尼的控制,将铃振点设置在人耳听不见的极高频段(20kHz以上),因此对听感不会产生干扰。
这是正确的吗?Ben摇摇头,他说即便设计者能将金属振膜所产生的谐振点高于人耳可听闻的段落,但经过ATC研究,越高的频率响应在空气中残留的时间越长,当这些极高频的能量在空间中无法消散,最终就是会对听感产生影响。ACT向来不喜欢无法控制的东西,像是他们在自家单元表面覆上了黑色阻尼物,就是希望能够确实控制单元每一次的发声动作,确保每一次的最低失真。
他们也同时透露一项讯息,就是ATC这几年不断的强化自制单元的优良率,因为他们相信,当你可以完整掌控音箱单元的设计,其他的箱体容积、分音线路、内部阻尼等关建设计,都会变得相对容易。因此ATC一直以来对于自制单元的技术都很保密,从来不将单元外卖给其他音箱,如果你在市场上看见类似ATC音箱的单元,William告诉我:「他们都是拷贝我们的」。
![]() |
这回音响展,代理商展出一系列ATC的讯源与扩大机,这是过去鲜少看见的阵仗,想要听看看全套ATC组合一同发声,下回音响展可别错过雅风展房。 |
最后,ATC最知名的是音箱设计,但你是否也知道他们也有设计自己的讯源与扩大机?为何ATC其他产品的知名度会不如音箱?Ben说明,或许是ATC的音箱太有名,所以掩盖了其他产品的光芒。但他在这边要正式强调,ATC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设计出第一款自家的有源式音箱,在1990年代设计出第一款自家的综合扩大机,因此在电子线路上起步得早,线路设计经验可不亚于音箱设计。但或许是这几年他们没有大力宣传自家的讯源与扩大机,因此市场占有率还不尽理想,未来会针对此点多加努力,让ATC的旗下产品可以尽可能全数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