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d Chen 阅读数:3169 发布日期:2018-01-09
您永远不知道在台北市闹区中,究竟藏着多少惊人的发烧系统,不久前有机会到了音响大玩家何医师的住所,体验了四件式大系统的威力。过去虽曾在音响展或是代理商的聆听空间内聆听四件式的大家伙,但到实际用户家中感受倒是第一次,一进门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已经充满惊艳。
过去本站总编辑Leo已经来访过数次,并且报导在MY-HiEND论坛的家访单元中,但最近一次距今也有五年了,五年的时间以何医师这样的玩家来说,足以发生太多“惊人”的事情了。主音箱使用的依旧是Genesis G1.1,四件式的设计,前面两只负责中音及高音,后方两只则是独立低音并且配备有专用低音伺服扩大机,每边一台。
高音和低音承载的箱体就像两片翅膀分站左右,圆形的是30mm的高音单元,左右两边竟然各有20颗,实在惊人,一旁的是铝带中音单元,长度大约73英寸(185公分)。从侧面看中高音箱体后方并没有真正的箱内空间,可直接从后方看见单元。
从原厂释出说明中,教您如何安装音箱,可以看到是先装中间承载单元的部份,再安装左右两边的薄木箱。另一张照片可看到音箱背面直接就看到单元。
Genesis G1.1的独立低音箱体,每一边使用了6个12?低音单元。
每一边的低音箱都配备了一个低音伺服扩大机,除了输出功率外,这还可以设定低音柱负责工作的频率范围。
讯源在这段期间中更换为英国dCS Vivaldi,另外还有一台Wadia CD player。dCS Vivaldi在顶级玩家中的曝光率实在相当高。
唱盘的部份和上一次总编辑来的时候也已经不同了,现在用Transrotor Gravita TMD,底座非常高,呈现三角型可消除来自地面的振动,配备两只唱臂。
使用Thales Simplicity筷子唱臂。
上方为FM Acoustics 223 PhonoMaster,下方为前级FM 268。前级FM 268可以调整各段频率的声音,我们在聆听时便不断看到何医师根据不同曲目做微调。
当天聆听时使用的两声道后级FM Acoustics 1811,这和上回来也不同了。
目前何医师家中的线材几乎全都换上了北丰音响邓先生的自制线材,邓先生为何医师量身特制电源线、讯号线、音箱线,为的就是不断微调声音,包含后级上的讯号放大器也是由邓先生特制。
两部GamuT S300单声道后级。
Genesis G1.1的低音柱所使用的低频伺服扩大机。
Enigma Coustics超高音。何医师家中虽然有三组不同的超高音,但目前都没有使用,因为他认为已经足够了,当然声音的调整在他手上是永远不会间断的,他说也许过些时日可能会再接上听听。
另外两组超高音,下方acapella离子高音,上方jensen的LOVE可是特制造型,全球唯一。
STAX顶级静电耳机系统也是一定要具备的啦。
这是北丰音响邓先生自制的器材垫材,可以放器材下方也可以垫音箱,目前何医师的器材几乎都垫上了。
当天聆听了几张专辑,都是动态非常大,而且非常强调低频能力的曲目,从聆听选曲中可以发现何医师相当强调低频。我询问与上回总编辑来访的这几年间,声音最大不同在哪,何医师只谦虚的回答在解析能力和低频的控制上有“些微”的进步。一同前来的北丰音响邓先生则说,在换上量身特制的线材后,低频的控制力增强了不少,而且在空间内的驻波明显降低到足以无视的状态。
老实说在聆听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完全都被疯狂的低频所吸引了,何医师在音量控制上一点都不手软,能量是从面前整面地向聆听者推进,大系统的高度造就声音的全面包围,这是中小型音箱无法复制的体验。而且声音的定位上清清楚楚,这个空间并非对称,在聆听位右方是何医师的办公桌,大约有两坪的空间,并且直通房外,聆听位的左侧则是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虽然不小,但要吞掉这么大的能量也并非易事,更何况要有清楚的声音定位,在环境上何医师并没有使用任何专门调音的道具,一切都倚靠器材和线材的搭配调整,整个成果非常令人惊讶。
播放时的音乐不管是爵士鼓Solo或是大场面的管弦乐团,声音的层次在空间中非常清晰,不管左右还是前后,声音凝聚有次序地在明确的位置上,也不会因为音量大小而有明显地膨胀,将音压提升至房间能容纳的极限下,乐曲依旧清晰、音像依旧明确、声音维持宽松。这套系统的低频那真的是匪夷所思了,能量大以外速度又快又敏捷,就像三米浪往面前冲过来又马上消失不见。在聆听过程多数时间的音压都维持在几乎听不到旁边人说话的程度,但是却没有不舒服的压迫和共振,取而代之的是无比过瘾的音乐狂飙。
何医师在这个系统上下的功夫已经难以计算了,无论是金钱、时间、精力。而发烧友对声音的调整是没有尽头的,就算有天发出了最满意的声音,也终会有想改变的时候。这次何医师愿和我们分享他个人的空间、器材、经验和声音,实在让我感到十分幸运,也让我见识到了发烧友对音响器材的迷恋和对音乐重播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