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来自法国的顶班R2R译码器:TotalDAC d1-direct DAC

作者:梁锦晖 阅读数:874 发布日期:2023-03-16

摘 要:主角d1-direct DAC,是来自法国TotalDAC,2010年成立,这间公司位于有「法国硅谷」之称的布列搭尼(Brittany),主事人兼设计师Vincent Brient本身是一位工程师,特别专注主动式滤波及译码技术

1.jpg


去十年,乘着音响评论员身份之便,我亲耳听过或测试过的译码器多到我自己都数不清。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对数码回放有很大的热诚及好奇心,每每听到坊间有人对某某译码器有高度评价时,我都会想尽办法安排它在自己的系统内开声试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译码技术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十分重大的突破,但见各大厂家各师各法,以不同的理念和实践方式去设计出优秀的产品,让聆听者与音乐能够直接联系。如果你问我,多年来有那些译码器让我印象最深刻,我立时会想起几个例子,如西班牙Wadax Atlantis Reference DAC,用上时域改错方法去净化音乐讯号;德国Trinity DAC,采用多个不同相位迁移方式把讯号重迭起来以达到升频效果而又不需要滤波;以色列Teddy DAC,专攻电源供应及整流技术;美国MSB Technology的旗舰Select DAC,利用分立式梯形解码(Ladder DAC)及超高精度飞秒时钟把音乐讯号失真减到最低。


2.jpg


今次主角d1-direct DAC,是来自法国TotalDAC,2010年成立,这间公司位于有「法国硅谷」之称的布列搭尼(Brittany),主事人兼设计师Vincent Brient本身是一位工程师,特别专注主动式滤波及译码技术,也有设计放大器及扬声器的经验,就在大概11年前,他有朋友家访,想听他设计的扬声器,但却对他设计的译码器产生浓厚兴趣,甚至付钱把它据为己有,就这样,机缘巧合下,他便开始研发出一系列的译码器,全部译码器的型号都以「d1」作开头,今次的主角则叫「d1-direct DAC」,属于TotalDAC旗舰单体式译码器,其实TotalDAC还有一款三件头的译码器,叫「d1-twelve-mk2 DAC」,不过,对于空间有限的发烧友来说,d1-direct DAC似乎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靓声方案。


跟其他TotalDAC一样,d1-direct DAC采用R2R梯形译码架构,型号中的「direct」,意思是解码的输出,不经过任何缓冲,直接连到下游的放大器,以达到最高的透明度及最少的失真。设计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了一个偏移管理(Offset  Management)及特制过滤技术,解决输出电压的偏移。虽然由译码线路直接把讯号送出至放大器有那么大的好处,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就是输出太小,只有1.6V,如果下游的放大器增益不够,整套系统便不能输出足够的音量了。就以我家中的参考系统为例,平时在我的Kondo G1000前级的音量旋钮大概在9至10点的位置是最适中的,当讯源是经过d1-direct时,我便要把它扭到12点至1点的位置才能够获到相同的音量,不过对我来说,这个并非是一个问题,因为我把音量扭到这个位置,背景还是非常宁静,没有可闻的底噪。



R2R DAC简介


我们发烧友经常听到一些译码器厂家强调R2R解码如何靓声,究竟什么是R2R?为什么R2R会靓声?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说,那为什么其他厂家不纷纷采用R2R,而选用较流行的Delta-Sigma译码方式呢?


所谓R2R解码,是指R-2R电阻梯形网络解码架构,很多人也称之「梯形解码」(Ladder DAC)或R-2R Ladder DAC。顾名思义,整个译码线路是以电阻组合而成(图),透过逻辑开关,根据输入讯号把对应不同位的逻辑闸进行开合,使电流通过不同组合电阻而得出不同的输出电压。R2R解码的优点就是它比传统简单的译码器所需要的电阻数量少得多,以一个24bit译码器来说,一共有2^24(即16,777,216)个不同的输出电压,如果采用R2R架构,只需48枚电阻而已。然而R2R架构的效能取决于电阻的质素,包括电阻值的精确程度,所以设计如此简单的R2R译码,只要每一枚电阻的电阻值都能够做到极少的偏差,电压输出值也必然准确,靓声也是必然的。不过,要做到那么大量电阻保持在一个低误差的水平谈何容易,所涉及的工序是非常繁复,生产成本很高。就以d1-direct DAC为例,TotalDAC用上288枚用人手挑选的航天级Vishay(威世)Bulk Metal Foil(金属箔)电阻,误差低于0.01%,在极端温度电阻值仍然能够保持稳定。那么重料,你知道成本有多高?我翻查过一些数据,这种电阻在大量采购的情况下,成本每一枚索价100至500港元不等,288枚的总成本加人工有多高我相信你应该会有些概念吧!


正因为R2R成本太高,厂家们纷纷都采用Delta-Sigma译码,现时大部份现成的译码芯片都是以Delta-Sigma方式运作,所以译码制造商简单购买译码芯片便可以了,换句话说,厂家们都很乐意以低成本去用Delta-Sigma译码方式去达到一个理想的音效,不过,如果要求再高一点,以分立式电阻制作的R2R译码器始终会较为优胜,毕竟成本贵不代表靓声,但靓声的成本肯定贵。


叹为观止


虽说d1-direct是一款单体式的译码器,但实际上它的供电部份还是一个独立机体,由于它的体积细小,主机和电供可以一拼放在同一个机架位置上。主机和电供机壳均采用铝合金,主机面板是一块10mm厚的亚克力胶板,除了黄色的LED显示屏和TotalDAC的商标外,便没有什么按钮或旋钮,讯源选择和设定都是由厂方提供的遥控器进行,机背设有的端子包括SPDIF、AES/EBU、USB及Toslink数码输入,以及RCA和XLR模拟输出各一对。整台译码器的外表非常朴实,我甚至乎觉得外壳用料十分单薄,真的不太像十多万港元那个级数的制作质素,不过,打开机壳,我却见到设计师在底部装上一块铜板,用来控制谐振,可见设计师并非没有考虑谐振对音效的影响。


打开机壳后,眼前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那些排列十分整齐的金属箔电阻,分成6组,每组有24枚,它们电阻值的精确度就是这台译码器音效表现重要元素之一。



今次测试d1-direct主要有两个部份,第一个部份是以Esoteric K1作CD 转盘,用一条维堡纯银数码线连接到d1-direct作译码,译码的仿真输出则以维堡平衡讯号线连接到Kondo G1000胆前级,d1-direct电源线则用上Kondo ACz Avocado,后级是参考功放Jadis JA200 MKII,喇叭是沿用多年的Wilson Audio Alexia。



当整套系统一开声,我已经发现声音的平衡度和音乐感已经非同凡响,平时无论是怎么高档的译码器,音乐感如何强烈,你还是可以听得出一点数码味道,播某些类型的音乐,如流行曲和大型管弦乐曲,或多或少播到某些段落都能够分辨出我听到的不是模拟讯源,但d1-direct却真的可以完全骗到你,虽然它没有黑胶那股独有的味道,但仿真感和音乐感却肯定丰富,它分析力很高,但并不卖弄分析力,不像某些牌子拼命地把细节挖出来,但是有层次地把丰富细节呈现出来,感觉十分自然,播我最喜爱的「原音精选2010」时,音乐的亲切感犹在,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举个例子,平时听「八音和」时,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乐器的定位,但今次我留意到鼓手每一下敲鼓的力度原来是千变万化,带出来的节奏感亦有强弱变化!还有蔡琴那首我听过不知多少遍的《祝我幸福》,结他声音集合了清晰的拨弦声和从容的余韵,再加上醇厚柔美的女声,听起来舒服得难以用文字表达!


10.jpg


复杂的纹理中表现从容感


有时候我发现同一个录音,数码回放分析力和动态上的确有很多优点,但就是没有黑胶那么耐听,即使用上百万元级的讯源,也会有这个问题,听了一段时间后便会有转去听黑胶的念头。今次d1-direct最厉害的地方是音乐的从容感及音色的自然。或许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播一些很多管弦敲击乐器齐奏的复杂音乐时,数码讯源总会比模拟讯源(黑胶或开卷带)较有压迫感,或者所谓「压缩感」,例如在「原音精选2010」的第七首(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及第九首(葛令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两者都是首屈一指的录音,但在CD机或串流器上播放,音乐感及从容感绝对比不上黑胶版本,数码版本的乐团声音总给人一种密密麻麻及化不开的感觉,当然「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如果没有黑胶版本比较,你可能不会察觉这个问题。d1-direct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十多万价位的译码效果竟然可以跟我听过的百万元级的译码器相提并论,而且让我有种欲望去追着一张一张专辑听下去,完全没有想转去听黑胶的念头!


11.jpg


串流回放也提升两班以上


除了用CD机作transport外,我也有用Sonore opticalRendu串流器作讯源,以一条维堡USB线连接到d1-direct进行译码,播放TIDAL及NAS内的PCM和DSD音档,上文讲述播放CD的音效提升,在串流设定下,音效提升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背景也宁静了很多,弦乐声音的通透感及钢琴的丰富泛音和铿锵感都加强了至少两班以上,音乐听起来直接了很多,但又绝不是那种为了增强分析力而去特意把中高音推高的感觉,音乐的细节十分自然和有层次感,而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盲目把所有细节都搬出来炫耀听众。


在我动笔写作这篇报告之时,我听着d1-direct播放「原音精选2008」内那首「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音乐的跃动感让我随节拍摇动着身体,钢琴嘹亮悦耳,鼓皮很有弹性和力度,想不到边写稿边听着这样的音乐可以让人那么享受!


12.jpg


结语


很多年前我其实也听过有关TotalDAC的好评,除了在德国慕尼黑音展随便听过之外,一直都找不到机会深入了解它的实力。今次有机会在自己熟悉的音响系统上去听这台旗舰型号的音效表现,实在感到万幸!老实说,如果没有亲耳试听我也不会相信,原来它的音效竟然可以媲美百万元级的对手,我甚至认为d1-direct是我十年内听过我最喜欢的三款译码器之一,以声论价,16万港元的定价真的「抵到烂」!


参考器材:


■喇叭:Wilson Audio Alexia(喇叭线:Siltech Crown Prince)

■黑胶:JR Transrotor Tourbillon唱盘、Acoustical Systems Axiom唱臂、Acoustical Systems Palladian唱头、Kondo IO-M唱头

■唱放:Kondo GE-10i (电源线 :Kondo Avocado)

■升压牛:Kondo SFz (Ls-41版)

■CD转盘:Esoteric K1(电源线:Siltech Ruby双皇冠)

■时钟:Esoteric G0Rb (电源线:Siltech Ruby双皇冠)

■后级:Jadis JA200 MkII(电源线:Shunyata Zi-Tron Sigma HC)

■前级:Kondo G-1000i(电源线:Viborg Kanas)

■地盒:Tripoint Troy, Entreq Olympus Ten 

■地线:Viborg 纯银地线 / K1 →Kondo G-1000i 讯号线:Siltech Crown Princess / Kondo G-1000i→JA200 MkII 讯号线:Siltech Crown Princess/ Esoteric G-0Rb→K1:Viborg VD-602 BNC


规格:


■输入接口:RCA×1, AES/EBU×1, Toslink×1, USB Type B×1

■输出接口:RCA×1对, XLR×1对

■解码种类:R2R

■主机尺寸:110mm(H)× 360mm(W)×290mm(D)

■电供尺寸:65mm(H)×122mm(W)×180mm(D)

■重量(主机+电供):7kg


原文转载自香港《音响技术》2022年1月号第484期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