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雍翔 阅读数:55 发布日期:2025-07-15
多数人对铁三角的印象都是来自耳机产品,但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其实铁三角早期是做黑胶唱头起家,回朔到1962年公司创立之初,当时录音正逢Mono到Stereo的过渡期,铁三角在创办人松下秀雄带领下,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就是立体声MM唱头AT-1、AT-3,也算是立体声唱头的元老级品牌了,多年来铁三角不仅推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唱头,也提供唱头给许多它厂唱盘使用,放眼望去黑胶唱头领域,铁三角无疑是现今业界最具影响力日系品牌,在世界各地都很多用户支持。
直至今日,铁三角对唱头技术的研发从未间断过,从最初设计的MM唱头,到后来无数经典MC唱头不断推出,例如2017年旗下的Excellence系列就推出了一款旗舰MC唱头AT-ART1000,它颠覆传统设计,采用独创的「直接动力系统」,有别于传统唱头将发电线圈放置在唱针杆末端的做法,铁三角将微小的空芯线圈改在接近针尖的位置,意味着讯号直接由钻石针尖直通至线圈,类似于「无针杆」的设计,这么做可以更快速的反应讯号变化,并且减少针杆材质所带来的不良谐振,提升音乐暂态反应与细节重播实力,当然也让AT-ART1000的结构比以往唱头更精密,制作成本自然更高。
量产的顶级唱头
时间来到了铁三角的60周年纪念,原厂再次将自家的唱头工艺推向高峰,发表了一款限量的顶级唱头AT-MC2022,这款唱头采用全铝合金的机身,表面再漆上金漆,机身以五轴切割机打磨出流线的形状,两侧还用上了日本传统的黑色「七宝烧」琉璃饰面,光从外型看起来就显得极尽奢华!但更重要的是它采用前所未见的「一体成形钻石唱针」结构,许多唱头会标榜采用钻石针杆、钻石针尖,但都是将两者加以黏合的设计。唯有AT-MC2022的唱针是一体成形设计,且唱针直径仅有0.22mm,这需要何等精密的制作工艺啊!再者一体成形的结构,也能减少传统唱针接合处多余的谐振产生,降低音染产生,也是铁三角汇聚了自家60年技术精华所创造出来的杰作。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AT-MC2022贵为旗舰之上的梦幻逸品,既昂贵又限量,只有少数玩家有机会可以拥有。于是今年铁三角将Excellence系列过去期键唱头AT-ART1000升级,推出全新的AT-ART1000X,将部分设计加以改良,成为铁三角全新的量产旗舰唱头。为了这款顶级唱头,台湾铁三角特别用心,特地于这次台北音响展请到AT-ART1000X的原厂设计者小泉洋介先生现身说法,揭密它过人的新技术。另外还安排这次AT-ART1000X的用家采访,同时邀请铁三角音讯开发部主管小泉洋介和台湾营业所长森孝昭,两位重量级的原厂人员一起来到高雄资深音响迷家中,借由业主宋医师的顶级音响系统做声音示范,了解用家的第一手使用情况,近距离体验这颗AT-ART1000X的真正实力。
改良线圈结构,唱头也更轻量化
这次家访的地点会远赴高雄,对我们来说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南台湾有一群铁三角唱头的拥护者,其中不乏许多资深的音响老饕、顶尖发烧友,宋医师就是其中之一。你很难想像,这群人竟全都是高雄竣象音响工作室的客户!竣象是铁三角唱头在高雄最大的经销商,主事者张复然先生,原本自己从事音响研发与生产,其工作室所推出的前级、后级、唱放全都出自张老板之手,甚至连客户的喇叭单体、分音器也能帮忙改装,已经拥有超过40年的音响研发经验。
但即便像张老板这样的DIY音响狂人仍然钟爱铁三角的唱头,究竟看上它哪一点呢?张老板告诉我,多年来它玩过的顶级唱头不计其数,但唯独铁三角的唱头让他觉得性价比实在高得惊人,不仅价位比欧美品牌更合理,它也具备极高的「细节还原」实力,这对于读取音乐讯号的黑胶唱头来说绝对是关键的优势,使得铁三角能在众多品牌之中脱颖而出。
尤其这次新推出的AT-ART1000X,它承袭前旗舰所有优秀的设计,搭载「直接动力系统」,也就是在唱针针尖上安装了微小的空芯线圈,内中采用非磁性材料作为线圈核心,可呈现出更好的暂态反应。且此代还将线圈做了改良,由直径20微米的PCOCC单结晶铜芯线缠绕成1.1mm x 0.6mm的矩形状,卷绕八圈,并使用仅有25μm的超薄特殊薄膜进行固定,并将其置于相距仅有0.5mm的超强力磁气回路之间,让空芯式唱头在3.5Ω的线圈阻抗下,可提供0.22mV的输出电压。
据原厂表示,全新的矩形线圈能提供更大的磁通量变化,从数据上看来它也提高了输出电压,能使低频动态范围也增加。另外AT-ART1000X在物理结构上也做了改良,有别于前代唱头,它采用新型螺纹安装孔,可以少用一根螺丝,更轻易的将唱头安装在唱臂上,也借此大幅减轻唱头重量,理论上中高频的解析度也比前代更好。
处处透着热血的音响魂!
当天来到宋医师的音响室,他所用的黑胶讯源相当顶级,主角是德国JR Transrotor Apollon TMD顶级唱盘,唱盘下方采用Seismion Reactio的主动式避振台,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敏感的盘身。接着唱盘上面安装了三支唱臂,分别搭载三颗铁三角的唱头,它们是新旗舰AT-ART1000X、前旗舰AT-ART1000,以及AT-33 MONO单声道唱头,并且还特地改用尼龙螺丝锁定唱头,目的也是为了减轻重量,让讯号的读取更灵敏。
让我特别好奇的是既然AT-ART1000X的设计做了许多改良,宋医师为何还是坚持使用7年前推出的AT-ART1000呢?询问之下才知道,经过宋医师跟张老板两人长时间试听下来,最终对这两颗唱头达成共识,新款AT-ART1000X在高、低频两端的延伸更好,频宽更开阔。而旧款AT-ART1000虽然高频听起来较柔和内敛,但声音更醇厚饱满,具备新唱头无可取代的特质。可见两颗唱头其实并无高下之分,纯粹只是风格不同,所以宋医师倾向继续使用原本的AT-ART1000唱头,甚至也把它当做日后的主力唱头之一。
除了选用铁三角的旗舰唱头,从宋医师的唱放用的是YS Audio Reference One MK III,搭配Audio Research R6 SE真空管前级,而后再搭配竣象张老板制作的单声道后级驱动体积庞大的Wilson Audio MAXX 3喇叭,全套系统再采用PS Audio P20电源再生器供电,以及6台Entreq Silver Tellus接地盒用于消除杂讯。
不仅器材用得很顶级,从这套音响配置中也能感受到宋医师的热血音响魂!因为他几乎所有器材都做了改装,像是喇叭就换了高音单体、机内配线、跳线,以及喇叭端子。喇叭底部也采用Isoacoustics的抑振脚垫取代原厂的金属角锥。再来,连接器材所用的线材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端子,而是打开顶盖,直接将裸线焊接在电路板上,这么做不仅缩短传输路径,也减少端子对讯号的耗损,呈现更直接无染的声音特质。甚至音响系统四周还采用全时臭氧处理,消除不必要的静电和真空管的麦克风效应,每个环节都非常讲究,也遵循正统的音响思维。
音场定位立体、动态收放自如
宋医师除了顶级的音响系统外,更让人称羡的是它的音响空间,当天来到他的音响室我简直惊呆了!那是一个约20坪的超大空间,呈现标准的鞋盒状,全都奉献给了音响系统。房间的六个面也做了完善的声学处理,除了采用大量二次余数扩散材料,甚至连天花板都设计成斜面的结构,目的当然是减少空间中的平行面,降低驻波的干扰。而空间中最吸睛的声学处理,当属喇叭两侧的墙上放满了宋医师多年来精心挑选的黑胶收藏,总数高达一万三千多张,简直是每个音响迷梦想中的天堂!
当天宋医师播放音乐软体也很能展现出此系统的优势,三频段呈现金字塔型的分布,为大编制的古典音乐打下雄壮的地基。例如播放那张经典的「芭蕾舞曲:马斯奈」,从小提琴独奏到排山倒海的管弦乐能量迎面而来,连连冲击你的胸膛,转换之间能量收放自如,完全没有延宕的感觉。这样的动态效果是我在寻常黑胶系统中很少听到的,我想AT-ART1000X唱头的直接动力系统绝对功不可没!
而在爆棚音效之后也没有一丝轰鸣的驻波,乐器的音色质感与演奏细节也丝毫没有打折扣,同样展现出铁三角唱头立体的音场定位感与优秀的细节还原实力,将复杂的编制诠释得条理分明,即便乐团编制庞大,依然能听见一比一还原的乐器形体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像这样的雄壮威武的音乐规模感,大概也只有如此庞大的系统才能办到了吧。
顶尖音响效果的幕后功臣
又如播放那张TAS爵士发烧唱片「Your Friendly Neighborhood Big Band」,能听到double bass硕大饱满的低频颗粒感,能感受到深沉的弦振轻轻按摩着皮肤,大鼓的噗噗声更是快速犀利,每一下踩踏都冲击着胸膛,仿佛乐器演奏在眼前演奏,拳拳到肉的回馈感相当过瘾!同时此系统诠释铜管、铜钹的演奏时,可能听见充满光泽的金属质感,足见AT-ART1000X唱头的高频细节丰富,高低两端的延伸也很优秀,既能拥有黑胶醇厚饱满的音色,又能展现出极为开阔的频宽与动态效果,每次听到这种调校得当的黑胶系统,都会让我再次赞叹纯类比系统的美好,那种活生生音乐质感,真的是数位流音响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听完宋医师家的音响效果后,更是颠覆我对黑胶系统的想像!就连AT-ART1000X唱头的设计者小泉洋介先生也感到惊艳不已,他表示黑胶能唱出这样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他的预期,也很开心AT-ART1000X头能成为这种顶尖音响效果的幕后功臣。
AT-ART1000X原厂公布规格:
●产品形式:直接动力空心MC型
●频率响应:15Hz-30kHz
●输出电压:0.22mV
●声道分离度:30dB(1kHz)
●输出平衡:0.5dB(1kHz)
●针压:请参阅产品说明书之针压资讯表
●针杆:Ø0.26mm实心硼。线圈阻抗:3.5欧姆(1kHz)
●线圈电感:≤1μH(1kHz)
●线圈直流电阻:3.5欧姆
●建议负载电阻:30欧姆以上(连接唱放时)
●静态顺服度:20×10⁻⁶cm/dyne
●动态顺服度:9×10⁻⁶cm/dyne(100Hz)
●垂直循轨角:19度
●外观尺寸(WHD):17×17.3×25.5mm
●重量:1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