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不要将等化视为毒蛇猛兽,它是音响宠物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46 发布日期:2025-09-27

摘 要:以前音响迷总是认为不管哪种EQ、哪种DRC,都会劣化音质与其他。我认为这种固有的观念要改变。

1.jpg


这个月我在为测试75周年纪念推出的McIntosh C55晶体前级,让我很有感慨。为什么呢?就为了C55上面所附的8-Band Analog Equalizer。这8个Band分别为25Hz、50Hz、100Hz、200Hz、400Hz、1kHz、2.5kHz、10kHz,调整幅度是±12dB,范围很大。我只是略微把玩,就发现即使只有8个EQ调整点,但却已经足以改变整套音响系统的声音特质。依我的经验来看,经过这8个Band调整之后,不可能会有难听的声音。


McIntosh的前级附有5 Band或8 Band模拟EQ,这个设计早已行之有年,并不是现在才有。不过,我相信很多人看到前级附有这种模拟EQ,就会觉得不够高级,音质一定不好。唯一例外的可能是以前Cello的Palette前级,它也附有模拟EQ,Band数也比较少,分别是±22dB at 20Hz、±12dB at 120Hz、±6dB at 500Hz、±6dB at 2kHz、±12dB at 5kHz、±22dB at 20kHz。同样是模拟EQ,当年的Cello Palette(1992年)因为Mark Levinson这个人的盛名,加上东西真的做得好,售价也很高(以当时而言),所以大部分音响迷都会认为Palette的模拟EQ好,但却很少人说McIntosh的模拟EQ好。


在此我要说的并不是Cello或McIntosh的EQ谁比较好,而是想推广使用EQ的观念。EQ不是DRC(数字空间校正),二者的目的与设计都不同,但二者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能够改善声音表现,让音乐更好听。不过,在音响迷的传统观念下,只要是在音乐路径上加了东西,就一定会劣化音质,所以这种会劣化音质的设计不能用。


不管是哪种EQ,都会不同程度的劣化音质,或让定位、解析降低,这是勿庸置论的。问题是,假若您已经痛风发作痛得死去活来,还要去在乎痛风药可能会伤肝伤肾吗?家里的音响系统不好听,原因很多,但空间的扭曲肯定是最大的恶源,空间因素让空间与喇叭结合之后的频率响应扭曲,音乐本来的平衡性、高、中、低频段量感如果被破坏,音乐当然不好听。所以,如果能在几个关键点上「稍做弥补」,不好听的声音马上会改善很多,这就是EQ(不管哪种EQ)带给音响迷的好处。


到底在频率响应上哪几个关键点做调整比较有效呢?Cello与McIntosh的观点不同,Cello在20Hz处可以增、减22dB的幅度,这是很惊人的,增减幅度那么大,就必须考虑到后级与喇叭能否承受?从高、低二端增减幅度远大于中段的设计来看,Cello是参考人耳等响度曲线去做的。至于选那几个点,也是认为它们影响听感最大、或是最有需要。


而McIntosh 8个Band选择我认为更接近一般人的实用范围,也就是说动了这8个点,很容易就能够改变听感,让整体音乐听起来「风味」不同。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弥补频率响应曲线的凹陷或凸起。例如50Hz可能会不足,此时增加量感就能让低频听起来更饱足;又例如唇齿音太突出,就将2.5kHz处降低量感。又例如,想让人声突出饱满,就在200Hz、400Hz处增加一点。


使用EQ,成败的关键在于您对于乐器、人声「基音」音域的正确了解,例如小提琴听起来刺耳,可以让1kHz处稍微降低;想要让空间感更明显,10kHz处可以适量增加。总之,只要您将乐器的频域弄清楚,对症下药,很快就能摸熟EQ的作用。


以前音响迷总是认为不管哪种EQ、哪种DRC,都会劣化音质与其他。我认为这种固有的观念要改变。只要适当使用EQDRC,这二种工具都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好听。所以,EQ不是毒蛇猛兽,而是音响宠物,它能让您花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提升效果。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