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在二极的音响世界中各取所需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55 发布日期:2025-10-10

摘 要:Wadax、YS Sound、WiiM 2.1系统、Marantz M1都是音响二极的好产品,就看您从什么角度来评价它们。

IMG_1720.JPG


最近,我在家里听二套超级贵的器材,一套是YS Sound前级加上后级,二者总价超过2,000万台币;另一套则是Wadax六件式数位讯源,整套加起来也是二千多万台币。消息po出之后,引起许多正反二极的反应,这是意料之中。另外我在办公室听一套WiiM 2.1系统,以一对小小无线音箱(类似Apple HomePod,Wi-Fi传输)加上一个Wi- Fi无线传输超低音。此外我也po Marantz M1串流合并扩大机。这二套平价系统简单po出之后,虽不是无人闻问,但与那二套售价超过2,000万台币的系统相比,关注度差距很大。


Wadax是西班牙设计制造,音响迷找不到理由来非议西班牙,能够批评的就是售价。以「正常人」的思维来说,超过2,000万台币的售价实在是太超过了,这样的价钱虽然在台北买不到什么象样的栖身之地,但是在云嘉南较小的城市中,足足可以买一栋当地的豪宅来安身立命。


老实说2,000万台币对于黄仁勋、郭台铭之流的富豪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月薪5万台币的薪水族来说一生也累积不到这笔财富。所以,超过2,000万台币音响系统的销售对象已经很清楚。而这类音响迷想要的不仅只是音响器材的基本功能而已,更想要这套音响器材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YS Sound则没有这么幸运,有人误以为是香港另外一个真空管品牌YS Audio,有人说这是华人先在香港创立的品牌,后来移到日本注册制造。不论这个品牌的背景如何?众人莫衷一是,因为YS Sound的创立者很神秘,网络上找不到蛛丝马迹,如果没有官方的说法,大家也只能在嘴上讨便宜而已。不过,从诸多的反应中也逐渐浮出一个华人音响圈不得不面对的禁忌:华人设计制造的音响值2,000万台币吗?


华人设计制造的音响器材只能卖青菜萝卜价吗?华人没有欧美人那么懂得听吗?华人设计的音响器材只是模仿歐美,上不了台面吗?的确,欧美是Hi End音响的发源地,起步早,占尽优势。再加上欧美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加持(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欧美产品卖高价时,上述三个质疑不会出现,批评只会集中在售价上。


Hi End音响的确源于欧美,但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华人设计的音响器材无法脱离模仿、永远不可能与欧美相提并论吗?半导体的发源地是美国,但台积电今天的高阶产品市占率超过90%。所以,关键不在于发源地,不在于是华人或欧美人,不在于模仿,而在于最终产品的竞争力与被市场认定的价值。


欧美人士会比华人更懂得「听音响」吗?老实说,今天欧美品牌的昂贵器材有很大部分是华人音响迷消费的,但这些高价音响器材的买主懂得听吗?平心而论不一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网络音响世界的各论坛中,可以窥知欧美音响迷比华人音响迷更在意音响科学面的讨论,但科学面的讨论是否能化为让音响好听的实战经验?仍须个案讨论。我的意思是:华人音响迷有许多懂得听者,而欧美音响迷一定也有许多懂得听者,以理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华人音响迷与欧美音响迷是五五波。


华人设计制造的音响器材只能卖青菜萝卜价吗?我想这是YS Sound创立者最在意的一堵高墙,也是他想要撞破的高墙。假若YS Sound的主其事者认为他家的器材在声音表现上胜过市面上最顶级的产品,而外观作工上也更胜,难道价格就不能超过市面上的顶级产品吗?我猜,这可能就是YS Sound扩大机定价超过2,000万台币的触发点。


米其林三星与街边小吃摊的本质都是「吃」,但前者多了享受舒适用餐的气氛,以及充满创意令人赞叹的料理手法;而后者则是直球对决,摒除杂念专注满足口腹之欲。二者的最终结果都是让大脑产生快感。千万音响与廉价器材的本质都是听音乐,而二者的音乐也都能够让大脑产生快感,只是前者多了米其林三星的附加价值,后者单純只是享受音乐而已。「附加价值」值多少钱?最终都要由市场来决定。


Wadax、YS Sound、WiiM 2.1系统、Marantz M1都是音响二极的好产品,就看您从什么角度来评价它们。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