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Flemming谈喇叭设计:2014 Gryphon原厂采访(四)

作者:郭汉丞 阅读数:2408 发布日期:2014-11-10

摘 要:因为Gryphon从扩大机起家,在还没有设计喇叭之前,许多喇叭品牌会很乐意使用Gryphon扩大机来搭配,在全球各地的音响展上可以增加许多曝光的机会,可是如果Gryphon自己开始做喇叭,那么其他喇叭品牌可能就不会用Gryphon扩大机了。

 

 「很多人警告我们,如果Gryphon开始做喇叭,会失去很多朋友。」Flemming这么说着。


为什么?因为Gryphon从扩大机起家,在还没有设计喇叭之前,许多喇叭品牌会很乐意使用Gryphon扩大机来搭配,在全球各地的音响展上可以增加许多曝光的机会,可是如果Gryphon自己开始做喇叭,那么其他喇叭品牌可能就不会用Gryphon扩大机了。所以,Flemming才透露多年前CES大展上的故事,当年Stereophile创办人Gordon Holt特别去听Avalon新推出的喇叭,Flemming也在那里,Gordon告诉他,许多业内的朋友都跟他说,Avalon新推出的旗舰喇叭非常好听,所以他特别来听一下,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好听了,因为他们搭配的是Gryphon的扩大机。」可是,如果Gryphon自己开始做喇叭,恐怕其他喇叭品牌就不愿意用Gryphon了。


受音响怪杰Steen Sa. Duelund的启发

 

 与Flemming认识多年,从他身上学习到许多音响设计的知识,不过,真正让Flemming决定要设计Gryphon喇叭,却是另一位丹麦音响怪杰Steen Sa. Duelund。如果您是喜欢DIY的发烧友,一定听过Duelund的发烧零件,由丹麦Duelund Coherent Audio制作发售,没错,这就是Steen Duelund的公司。Duelund在哥本哈根的一家医学院教书,但是对音响设计非常热中,Flemming说他是个天才,但是做起音响设计就像疯子一样,根本天马行空,也因为如此,Flemming第一次见到Duelund,就彼此气味相投,互相欣赏直来直往的个性。于是,在Duelund的协助下,开启了Gryphon喇叭三部曲的第一幕:Cantata、Poseidon与Trident。


Duelund有哪些疯狂的设计举动?Flemming说他的想法很多,有些几乎不可能制作出来,譬如他曾经把喇叭单体用牙线「悬吊」起来做喇叭,这种喇叭根本无法生产,也没办法在家里面安装。而Duelund在喇叭上面研究多年,发展出一套所谓的Duelund法则(Duelund’s Principle),就好像Linkwitz Riely分音滤波一样,是分音器设计的法则之一,而Gryphon喇叭三部曲的第一幕,三款喇叭全部都是根据Duelund法则所设计。问题是:什么是Duelund法则?

 

 Gryphon第一款喇叭Cantata,是Flemming与Steen Deulund合作的产物。

 

 Flemming说Poseidon虽然重量超过五百公斤,还是四件式设计,但基本上是放大版本的Cantata

 

必须先有最优秀的单体


Flemming表示,Duelund法则包含一连串的观念,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如果想设计出最优秀的喇叭,首先必须有最优秀的单体。Flemming说,如果没有好的单体,喇叭的设计最后会变成一大堆补丁,因为设计不良的单体,本身工作不正确,经常产生相位误差,甚至频率响应衔接不良,这些都需要靠分音器去补正,可是不好的单体本身已经没办法正确工作了,分音器再去做补丁恐怕雪上加霜,越弄越难听,搞到最后就是把声音弄得一团糟。


所以,设计喇叭的第一要务,就是找到最好的单体


Gryphon怎么做?前面说过了,Flemming的任务就是「专业集结」,Gryphon自己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做喇叭单体,所以他们要找合作伙伴,有了Duelund加入,Flemming等于找到对的人来设计单体,但是找谁做?Flemming找上同是丹麦公司的Scan Speak。按照Duelund的想法,Scan Speak有一款中低音单体基本体质很好,只是需要经过修改,于是Flemming就出面去找Scan Speak洽谈。

 

 Femming找丹麦Scan Speak修改单体,可是当他讲完要修改的地方之后,等于整个单体全部重做,您可以想象Sacn Speak的人有甚么表情了

 

采用订制单体


Flemming回忆去找Scan Speak的时候,他指着Scan Speak一个5?中低音单体,告诉他们这是很不错的单体,Gryphon想要用,但是他希望做一些修改。哪些地方要修改?首先,单体悬边太硬了,要换软一点的材料,然后是单体中央的防尘盖,Flemming想换上类似乒乓球的材质,再来,他们也觉得振膜材质可以换过。讲完了吗?还没,弹波的材料偏硬,Gryphon的版本要换软一点的;单体背后的框架一体成型很好,可是太粗了,会影响声波背波的扩散,要换细一点的框架,但一样要一体成型;还有,单体原本只有一组正负极端子,Gryphon版本要变成两组,这样才能平衡,另外为了提升单体功率承受力,磁铁引擎也要加大。


您可以想象Scan Speak听完Flemming讲完这些「希望配合修改」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表情。基本上,Flemming讲完这些需求,等于告诉Scan Speak要把这个5?中低音单体全部重做。举凡悬边、振膜、弹波、磁铁引擎、单体框架、端子等等,全部都要修改,我问Flemming,到底这个单体哪一个地方没有修改?他说:「有啊!筐体上面那四个螺丝孔我没意见啊!」


听完Flemming的「要求」,Scan Speak的反应是什么?他们马上说:「你疯了吗?做这么多修改,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Flemming当然知道,可是为了配合Duelund的想法,再怎么贵也要准备好「最好的单体」这项材料,所以马上表明Gryphon愿意负担修改开发的费用。接着Scan Speak的人又说:「这是Duelund的设计吧?以前就曾经听他这么说过,我们可能做不出来。」

 

 Deulund的空芯电感,用在Gryphon喇叭的分音器上面,昂贵在哪里?设计!光是电感绕制的方向与密度,别人家通通学不来。

 

公开的秘密


Flemming当然不会那快就放弃,想尽办法说服Scan Speak,其实Scan Speak并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如果单体「修改」要像Gryphon这么彻底,而其他委托Scan Speak制作单体的喇叭公司,全都依样画葫芦,每一款单体都来这么彻底的翻修,Scan Speak的生意恐怕很难做,研发部门肯定会发疯。最后,Scan Speak终于同意Flemming的要求,帮他们制作Duelund想要的「最好的单体」,但是有一个条件:Gryphon不可以跟别人讲他们的单体是Scan Speak帮忙修改制作的。这有什么难?Flemming欣然同意。

 

 磁铁要大,这样才够力。换掉!

 

 弹波、振膜、悬边,通通要换掉!按照Gryphon的想法来做。剩下哪里没有改?四个固定螺丝孔的位置。

 

可是Flemming已经同意不讲Gryphon用的是Scan Speak特制单体,怎么现在又讲出来了呢?故事回到Cantata发表的第一年,Gryphon依照往例带着这对书架喇叭征战全世界各地音响展,其中在莫斯科的音响展,Gryphon的展房非常大,可是现场就只摆着这么一对小小的Cantata书架喇叭,但是效果非常的好,甚至比附近几个大展房里面的大型音响系统还厉害。许多俄罗斯当地的音响代理商都挤到Gryphon的展房,争睹(听)Cantata有多厉害。


在莫斯科的音响展上Cantata大出风头,结果有一天Scan Speak公司的业务带着客户来Gryphon的展房,告诉他们Cantata用的是Scan Speak的单体,Flemming人就在旁边,觉得很奇怪,不是说好不让人家知道Gryphon用的是Scan Speak单体的吗?怎么你们自家人跳出来抢戏?就这样,Scan Speak与Gryphon约定的小秘密,变成了公开的事实,Scan Speak也经常宣传Gryphon用的是他们家的单体,毕竟,Cantata那么好听,Scan Speak也有功劳啊!

 

 三部曲之后,还有一对Atlantis,才进入Flemming主导的时代。

 

圆弧形单体排列


按照Duelund的想法,Flemming与Scan Speak合作「最好的单体」,可是Duelund法则还有第二项重点:绝对的时间相位一致。这件事情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喇叭设计者不是很早就在谈时间相位一致吗?Flemming说,人的听觉很奇妙,对时间相位的敏感度,更胜过对频率响应的敏感度,可是Flemming也说,虽然大家都在讲时间相位一致,可是非常难达到。因为高频跑得快,低频跑得慢,所以有些人直接把前障板向后倾斜,结果通通往天上发声了,这种设计的投射角度不对,所以Gryphon的方法是设计成「弓形」,让单体排列在一个圆弧上,聚焦投射在聆听者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时间相位一致,而这种单体排列的方式,也是Duelund法则的一部分。

 

 Gryphon总部里把Cantata与Mojo这两兄弟摆在一起,形成有趣的对比。

 

 Mojo书架喇叭是Flemming进一步延伸Deulund法则,加上自己的想法完成的新一代Gryphon喇叭。

 

 Q Controller到了Mojo,就变成这个模样了!

 

Flemming强调,Duelund法则更像是一种喇叭设计的哲学,而不是死板的设计规则,所以相同的理念,从小喇叭到大喇叭都能通体适用。所以,Cantata是第一款遵守Duelund法则设计出来的Gryphon喇叭,而之后的Poseidon、Trident,全部都是应用相同的Duelund法则,即便Poseidon已经是重达500公斤,四件式超大型喇叭,但是基本上就是「巨大化的Cantata」。


Flemming又说,Duelund法则还有一项重要的关键,就是「简洁」(Simplicity),Flemming表示,如果单体与各部份组件本身的性能越好,越不需要其他的设计来做修正,譬如低音单体,Duelund要求低音单体要拥有「足以延伸到中频段」的频率响应,这并不是要让低音单体去真正在中频段工作,而是要让中频与低频能够「无缝衔接」,两者重迭得更多,频率响应就能结合得更自然、更轻松。

 

 即将推出的Pantheon,高音也是铝带高音,设计方向与Pandragon相同。

 

采用Q值控制器


不过,我们在Poseidon看到主动式低音设计,这也是Duelund法则之一吗?未必。Flemming解释,他在设计扩大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任何喇叭都能驱动,而且要拥有很好的带宽与动态,那么他必须考虑的面向很多。但是现在条件改变了,如果设计只要「推好低音」的扩大机,那么带宽就限制在低频段,就容易多了。所以说,低音采用主动或非主动设计,未必是Duelund法则之一,他只要低频能够与中频重迭够多,而Flemming采用主动式设计,是要让低频段推得好,就算用家搭配其他品牌的扩大机,Poseidon的低频还是在Gryphon设计的掌握之中。


Gryphon喇叭还有一项别人没有的特殊设计,也是从Cantata开始,就是「Q值控制器」。什么是Q值控制?一般我们谈到Q值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单体本身的Q值,一个是箱体的Q值,这两种Q值会交互作用,设计喇叭的人有公式可以计算,不过我们并不打算设计喇叭,只是想了解Q值控制到底在做什么。简单讲,Q值控制就是藉由调整喇叭的Q值,让喇叭单体与箱体互补,可以增加低频延伸能力,或者缩小低频延伸能力。

 

 

糟糕,好像越讲越玄,我们用Cantata为例,没有Q值控制的时候,低频延伸达35Hz,可是加上了Q值控制,低频延伸可以到20Hz。Gryphon怎么做到的?Q值越低,单体与箱体的谐振越低,所以低频就会收束有力,可是频率响应的延伸只能到35Hz,当Q值调高,单体与箱体之间的谐振增加了,频率响应就会进一步向下延伸,所以Cantata才能从35Hz再进一步延伸到20Hz。还有,外接的Q值控制器不仅可以调整Q值,增加(或减少)低频段的延伸,里面的供电同时帮分音器上的电容充电,这样可以提升电容的反应速度,这也是Gryphon材有的特色。


Gryphon喇叭的三部曲「第一幕」,在2005年推出Trident之后暂时告一段落,因为Steen Duelund在2005年4月16日过世,这三部曲只能写到这里。接下来呢?那是Flemming自己继续发展出来的新喇叭。有哪些喇叭?2009年的Mojo、2013年的Pendragon、Trident II与2014年的Pantheon。

 

 新一代Gryphon旗舰Pandragon

 

开始采用铝带高音


谈到自己发展出来的四款新喇叭,Flemming笑说这可能不是百分之百Duelund法则的实践,因为这四款新喇叭都使用铝带高音,而不是过去的软半球高音,铝带高音本身是扁平长条状,总不可能把铝带弯曲吧?那单体就坏了。所以,虽然一样遵守「绝对时间相位正确」的法则,可是新一代Gryphon喇叭有了Flemming加入的新元素。


Flemming说,所有的设计依然是依据Duelund法则,但是他一直很喜欢铝带高音的声音质感,所以他开始研究铝带高音,首先在Mojo上面使用,后来延伸到Pandragon、Trident II与Pantheon。


当我们在Gryphon工厂的试听室,聆听Pandragon的时候,Flemming告诉我们,Gryphon一直相信「许多」尺寸较小的低音单体,比单一个大尺寸低音更好。他认为低频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让单体「推动」很大量的空气,既然要推动大量的空气,就需要足够的单体振膜面积。对于Gryphon来说,他们选择用较多尺寸相对小的低音单体,加上充沛的功率(以Pandragon来说是1000瓦功率模块),会比相同面积的大尺寸单体要好。

 

 Trident II比前一代更高了,一样是半主动设计。

 

多个小尺寸低音单体产生足够发声面积


Flemming解释,大尺寸的低音单体就算有足够的振膜面积,可是为了推动大低音单体,所有的设计都必须跟着变大,像是音圈、悬边、框体等等,这些都会增加驱动的难度,意思是说扩大机很难抓住大尺寸低音单体,大尺寸低音单体本身的重量,会拖慢振膜反应的速度,这些都是「百分之百的失真」。可是如果使用许多小尺寸的低音单体,可以媲美大低音单体的振膜面积,但也因为每一个组件此寸较小,质量较低,扩大机可以牢牢控制住单体,达到最好的瞬时反应,同时消除低音单体运动时的失真。Flemming说,大尺寸低音单体很容易发出「Woo、woo」的低音,感觉好像低频量感很多,但是实际上总是推着尾巴,那是扩大机控制不住大尺寸低音单体的失真,可能有人喜欢这种低频,但是那不是Gryphon想要的低频。


Pandragon不只是平面化单体排列改变Duelund法则的设计,Flemming说,Pandragon的中音使用了2公尺长的铝带振膜单体,双面发声,这个铝带振膜单体改变了Duelund法则的应用。为什么?因为2公尺长的铝带振膜单体,负责了200Hz~18kHz的频段,涵盖了7个八度音,几乎人耳听得见的频率,都能由铝带振膜单体发声,这么宽阔的中频段,让Flemming可以舍弃复杂的分音器设计。为什么?18kHz以上交给4个气动式高音单体负责,这部分等于只帮音乐加上高频泛音的延伸,而铝带振膜单体实际上可以延伸到50Hz,可以和低音柱非常自然的衔接。Flemming说,他等于靠铝带振膜中音,就可以舍弃掉复杂分音器的麻烦是,他说:「就算是Durlund法则,也无法打败没有分音器最好的超简洁设计。」

 

 AMT气动高音搭配铝带中音,让中频段完全不需要分频点。Flemming说,再怎么简洁的分音器设计,都比不过不需要分频。

 

关于Gryphon的喇叭设计,我大概已经把在丹麦听到的所有故事,都写下来了,虽然Steen Duelund在2005年过世,可是Flemming依然珍惜合作的情谊,依然按照Duelund的法则来设计喇叭,当然,Flemming一直在追求进步,新一代的Mojo、Pandragon、Trident II与Pantheon,就是基于Duelund法则上再进一步突破。除了在Gryphon工厂的试听室听到以外,我还没真正近距离欣赏过这一系列「Gryphon喇叭第二幕」,等不及要好好聆听、研究这些新世代的Gryphon喇叭了!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