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天楷 阅读数:2537 发布日期:2015-08-10
由于数字聆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Hi End厂商开始将产品触角延伸到桌面聆听器材,因此市面上内建USB DAC的耳机扩大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光听耳机对一些小资爱乐者来讲仍是不够。耳机到底只能独乐乐,透过喇叭不仅可以跟家人一同分享音乐,而且透过扩大机、喇叭系统听音乐的乐趣不同于藉由耳机听音乐。所以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就开始想:最好能有一个出色的综合扩大机,足能驱动大部分的喇叭,内建DAC的解瘁能力不能太差,能对应高解析档案的解瘁需求,当然,耳机扩大线路也要够水平,可以搞定各种阻抗的耳机;而且最重要的,音质还得要好,价格不能太高,最好体积也不要太大,外观也要有质感……。您说爱乐朋友挑不挑?想要东西好,又要价钱少,这种好事哪里找?若您早几个月问我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不好回答您,要在2万多元之谱搞定这么多事,还得亮出先进规格和杰出表现,如果您是熟人,我多半会回您:「你想得美!」现在,我有答案了——DA&T U3。
![]() |
DA&T U3前面板的两只红色旋钮依旧抢眼,镀金的6.3mm Jack耳机插孔置于面板正中央。压克力板可透光,接上电后,DA&T的商标图样就自动亮起蓝光,表示机器已经进入待机状态;开机后改显示绿光,若按下高静态电流选择键,商标则显示为红光。左下的in字样也会随着输入讯源选择而改变亮灯颜色。 |
桌上聆听绝对够力
DA&T去年连同U3这个USB综合扩大机,还一起推出了USB耳机扩大机U4,这兄弟俩光从产品型号便可推知这是要接替之前的U1和U2。U3可视为是加了60瓦(8欧姆负载)功率扩大机的U4,体积大一点、重量重一些。如果您是耳机族,所需要的只是DAC耳扩,体积较小的U4就可以搞定了,将来要是想接喇叭,只要加购同厂的XP-100后级即可组成一套每声道140瓦(8欧姆负载)的西装,而且前后级分离、外加Mono Mono的后级,单是视觉上就显得发烧又可口,推起喇叭更是虎虎生风。如果不贪多,想要一机搞定所有事,那就直接挑U3吧,U3够不够用?对应8欧姆喇叭60瓦、对应4欧姆喇叭时更有108瓦;我就不信哪个U3用家会用百瓦扩大机都制服不了的喇叭,而且如果是当作桌上聆听,拥有百瓦实力的U3驱动起任何放置在书桌前的小喇叭,单是性能数据就吓跑一票10瓦、20瓦的桌上用扩大机。就算哪天生出一笔闲钱想升级,U3还有前级输出,再加个后级就可以玩Bi-amp了。您说U3是不是就已经很够用了?
![]() |
由于机身小,背面端子也比较拥挤,但从丰富的端子配备,可见U3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是内建DAC的耳扩兼综扩,甚至可以当前级,还有外接超低音的端子。 |
设计翻新更吸睛
当年U1推出时,黑色铝制机箱配上压克力面板,当中偌大的红色锥状旋钮甚是抢眼,整体造型辨识度很高。到了HA-2前级,不仅USB DAC规格提升,更增加了增益调整旋钮。这回新推出的U3,在配色上仍为黑红配,但线条更显洗炼。前方的压克力面板改为向内镶嵌,面板上看不到任何一颗螺丝,为U3在视觉上的质感加分不少。新版的U3红色旋钮比起原本两根甜筒杯样的圆锥体,增加了锥身曲线,加添了视觉的柔和感。DA&T几年前就开始在器材上运用触控式开关,最初只是用在待机开关,这回U3把原本设置在面板的触控开关给取消掉,将触控开关放到机顶靠近前面板的位置。三个大约拇指指甲大小的触控开关,从左到右依序为待机开关、输入选择、静态电流调整,按压控制更为顺手。
![]() |
触控开关都设置在机顶,左为待机、开机的开关,中间为输入讯号选择,右边为高低静态电流状态选择。 |
大胆玩色增趣味
原厂并未替U3装设主电源开关,因此只要接上电源线,前面板的DA&T商标灯号就会显示蓝色,表示机器已经进入待机状态。触按待机开关后,机器就跳入开启状态,此时DA&T商标灯号会显示绿色,若触按Bias开关,即可让机器跳入高静态电流的模式,此时DA&T的商标灯号则会显示红色;再单击Bias开关,即可切回低静态电流的状态。触控开关的灵敏度还算不错,不过,若习惯带有回馈力道的按键式开关,初使用时还需要适应一下触按的感觉。切换音源输入也有意思,在增益旋钮左下方有一个小小的「in」灯号,每当触按一次Input开关,这个in的灯号就会变换颜色┱红色表示USB、蓝色是光纤、绿色是同轴、橘色是模拟输入,依序切换。如果担心记不住灯号颜色代表的意义,就请您看看机背的输入端子,每个输入端子旁边都用不同的色块框住;在刚拆箱时,我也搞不懂干嘛DA&T要把机背涂成像魔术方块一样,想通之后,真觉这个点子有意思。
![]() |
U3机箱内有一层提供稳定与散热用的铜机箱,外部则使用铝合金机箱,表面施以细致的削光黑喷漆处理,触摸手感甚好。机箱两侧可见各有一排孔洞,那是为了散热用的。 |
机壳设计有讲究
一般音响器材,多半就是把电路板和变压器固定在机箱底板上,外面再锁上机壳。这样的设计,我们听来再合理不过了;但DA&T不这么想,设计者张永能先生曾为文写出他对机壳材质的看法。他认为机壳的材质是否导电、导磁,甚至PCB与机壳的距离都会影响着音色。根据他的实验,能以导电但不导磁的材料,如铝合金、铜、碳纤维,这类材料的声音表现最好,而且导电率越高、趋肤效应越好的材料,所得结果相对会更为正面。因此他在U3的机壳设计上,采用以纯铜为机座再辅以铝材为外壳散热;多了一层材料,成本当然会增加,但既然这样的声音最好,DA&T还是决定要这么设计。
不计成本挑组件
费工的地方还不只这样。一台可输出百瓦的综合扩大机体积要多大?如果想把这样的综合扩大机做成摆在书桌上也不碍事的大小,里头得塞入变压器、功率放大线路、DAC线路、耳机放大线路等,所有线路上的组件非得微小化不可。这下子问题又来了,微小化的SMD黏着组件虽然可以符合线路设计上的电气要求,但是过小的SMD组件往往声音不佳,过不了设计者张先生这一关。因此,他还要特别挑选体积大一些,声音却更符合张先生标准的组件,但这类的SMD组件在市面上数量较少,取得较为不易,这下不是又要提高成本了吗?还是一句话,为了更好的声音,还是干了。
下功夫力求散热
音响的机箱除了防尘、隔离、美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就是散热。扩大机因为消耗功率大,设计者往往特别重视散热问题。机箱大、安装鳍片都是加强散热的方式;DA&T在小体积的U3上面更是下了十足散热设计的功夫。整个铝制机箱都能提供散热,从上方往下看,可见机箱两侧还挖有孔洞,那是为了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以利散热;不用鳍片,以孔洞易之,既可维持U3的简约美感,又能达到散热目的。前面提到U3里面还有一层铜质基座,那也是散热功臣,电路板上还有导热铜块,助于半导体组件的散热。DA&T在这些小地方都注意到了,您说这算不下过设计功夫?
着眼小处显用心
小处着眼的还不仅如此。变压器会震动,为了减少震动对声音造成的负面影响,U3在变压器固定处还加装一层避震用的硅胶垫。看到喇叭端子,也许有人要皱眉┱「怎么不是用大型的发烧喇叭端子座?」抱歉,请考虑一下U3的体积,背板这么多的端子,若用上大型喇叭端子座,那会变得多拥挤?还不如简单一点好,用上这种只能使用香蕉插的端子座,但仍不随便,这可是DA&T的订制品,连同内部配线也是;这些也都是成本。
![]() |
铝质遥控器小巧简单,而且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只能控制音量。但做工质感很好,与U3机器放在一起,用看的、用摸的,都很有一致性。 |
数字规格全支持
虽然张先生很诚恳地告诉爱乐朋友,一味追求数字格式,不如回头品尝音乐。DA&T还是在U3里头放入了高规格的DAC┱S/PDIF最高可吃到24bit/ 384kHz的PCM格式(同轴),而USB DAC端最高更可接受DSD128的档案。这已可应付市面上所有的数字音频档案,甚至超出了现有数字音乐市场上所提供的高解析音乐商品的规格。对于现阶段多数人计算机里储存的,不是MP3或AAC,就还是16bit/ 44.1kHz的CD规格音频文件来看,U3的DAC怎会不够用呢?买了U3,不必烦恼硬件规格不到位,该担心的是要去哪里找高解析音乐档案,才不会让U3这强悍的USB DAC英雄无用武之地。对此,张先生建议大家┱别慌,档案这档事,留待未来,自有解答。
喇叭难搞也不怕
我透过iTunes播放AIFF?,以USB线传送数字讯号给U3,让U3的DAC自己说话,就U3作为综合扩大机以及耳机扩大机,分述试听心得。先搬出Atohm GT 2.0,虽然在价位上有点距离,但这不是一对很好驯服的喇叭,为的就是要测试U3的能耐。
整体说来,U3的声音很直白,音乐原是甚么,它就给你甚么。作为综合扩大机时的驱动力表现让人印象深刻,推起并不是太好制服的Atohm GT 2.0并未显局促,甚至它稍暗的高频,厚实稳定的中频,让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过于白热刺激的GT 2.0收敛起脾气,变得沉稳而成熟。GT 2.0的低频反射孔设计在音箱之下,若调整不好,又可能会有过量的低音,如果能把GT 2.0的低频控制得好,那这个扩大机必有两把刷子。我万万没想到U3这样小小一台,竟然也有本事把GT 2.0高、中、低频顾得稳稳的。
试听时我也尝试调整增益和音量钮的搭配,如果刻意调大增益、调小音量,那么声音会显得较为饱满浮凸,相反地,转小增益而调大音量,声音的毛边较少,相形之下显得更圆滑细致;其间差别虽然细微,仔细听来仍然可辨,使用时可按自己喜好调节。好处就在这里,DA&T把U3的增益调整设计成连续可调,使用者就不必受限于拨杆调节固定值。以我个人为例,试听过程多半把增益调整到9至10点钟方向,听古典音乐时,将之转到约为9点方向,听其他类型音乐时稍微转大到10点钟,再配合音量控制,这是我个人所喜欢的调整方式。至于静态偏流的按键,我原本试着节能一点听,选择「绿光低偏流」,但按下偏流键后,声音明显地变厚,这个「厚」不是闷声的厚,而是密度变好的厚;其次则是更显浮凸、立体,感觉人声更有感情,甚至因为形体更具体,也更有真实感。所以,后来我还是选择离弃环保节能,转而向好声低头。
人声饱满、形体适中
以Cassandra Wilson的「Rendezvous」专辑(Blue Note 7243 55484 20)为例,这位曾两度获得葛莱美奖的女歌手,有着低沉、浑厚,具有冲击力道的嗓音。第一轨「Old Devil Moon」经过重新编曲之后,Cassandra那扑朔迷离的妖媚唱腔,配上爵士钢琴手Jacky Terrasson富有机巧的伴奏,两人间时而点缀着丰富的打击乐,勾勒出一幅充满迷幻兴味的画面。透过U3我听到的Cassandra中气更足,腹腔运气推出的声音,以身体为共鸣箱发出的声音,饱满却不肥厚,形体大小适中,没有血盆大口铺将而来的浮夸人声,配合着Terrasson的钢琴与其它打击乐伴奏,营造出一种慵懒却又透着神秘感的夜店景致。
高密度声音,更添实在感
Eagles那张著名的Hell Freezes Over演唱会专辑,不仅老鹰迷爱、老摇滚迷爱、连发烧友也都爱听。「Hotel California」里Don Henley沙哑中透着沧桑的嗓音很迷人,但在一些系统上可能会让人感觉唇齿声重了些,在U3上面听却不会感到丝毫使人不耐的感觉。Atohm GT 2.0的高音若没调好很容易飙出来,没想到遇上U3这个「小精灵」竟然放Hotel California能这样好听,GT 2.0的高音被管束得乖乖的,不敢放肆。少了可能作怪的白热唇齿声,Don Henley的声音就更有磁性了。这首曲子更让乐迷兴奋的,莫过于Joe Walsh和 Don Felder互飙吉他,此时我听见的吉他声音密度高,一些滑音和快速轮指的细节可听得见,只不过不是那样被强调。声音密度高的吉他声音,力道层次就容易展现,这让该曲的吉他展技呈现出另一种风貌。这首曲子还有甚么?别忘了鼓。该曲里头除了大鼓,还有富有异国情趣的手鼓拍打;U3的大鼓低频沉得下去,鼓声形体稍微宽松,再稍微散晕的鼓声里,透着手鼓的敲拍声响,鼓组与主唱、吉他间拉开了一段距离,U3的舞台空间和前后层次的表现力也很不错。
播放大编制音乐也不软脚
放起交响乐才是真的动态考验。U3是台综合扩大机,虽然机身小,但是面对8欧姆喇叭足有60瓦,对应4欧姆喇叭更能榨出108瓦出力。等等,这是厂家给的规格,实际放起来如何?Konica抓得住你,U3抓得住整个交响乐团的场面。这时选播葛拉祖诺夫第五号交响曲(Fuga Libera, FUG 521),我本有意为难U3,于是把音量转到超过1点钟方向,直接跳听热闹的第四乐章。这里有炙热飞舞的铜管,还有不时出来凑热闹的鼓与铜钹,弦乐一片一片的声部反复着铜管旋律,与铜管部、木管部互相应和,就像一波波海浪袭来一样。到了高潮乐段,乐团能量拉到高点,此时整个二十来坪的U-Audio试听室都被交响乐团给填满了,我端坐在距离喇叭3米左右,尚不感到刺耳难耐,只是觉得层次感没有先前那样清楚分明。我刻意不用遥控器调音量,起身走到U3旁边,稍微把音量调小到12点钟位置,顺手摸了一下机壳,哇喔,还真烫,果然高偏流的热度不凡。只把音量调小一点,场面就稳多了,我继续听葛拉祖诺夫。这首曲子里不时从后方出现的三角铁,也是观战重点,三角铁的声音清亮,泛音的绵延感在乐团中还是能穿透得出来。小号和长号一起从乐团后方冲出,把铜管嘹亮感和厚实力度结合起来,热力十足;但一旁的法国号随后响起,瞬时教人体会到铜管温暖圆润的一面。U3不仅把不同乐器声音该有的质感表现的很实在,而且连乐器配置的位置都说的清楚,即便在热闹合奏时,这也都能听得明白。
搭配书架喇叭,定位、聚焦都出色
换上书架喇叭听如何?我挑了一对「漂亮宝贝」——Chario Seconda,这是2音路的书架喇叭,效率约86dB。Seconda的设计很特别,喇叭每声道共有三只高音单体,一只在前,另外还有两个在后面。位于背板上向后发声的单体有内倾角度,因此喇叭左右声道不能互换;采双面发声,听起来空间感特别出色。播放2015年高雄音响展示范CD的第一首「勿忘影中人」,一方面书架喇叭更容易调出聚焦感,另方面得益于Chario擅长的温暖中频,主唱朱万花女士的声音聚焦在中央,形体适中,位于音场左方主要伴奏的吉他,与朱女士间维持稳定而明确的相对距离,时而出现但座落在右方较远处的另一把吉他,拉开了舞台深度。朱万花干净的嗓音在U3与Seconda的搭配下,稍添几分厚度,而这几分厚度赋予了歌的「人味」,配上毫不突兀抢眼的吉他伴奏,为思念故里亲人的吟唱平添质朴真性。
耳扩驱动力十足,搭配性高
U3除了当成综合扩大机来用,它还有耳扩功能。不,我要修正一下这句话,应该说U3本身除了是部体质好的综合扩大机,还是一部实用的耳机扩大机;单是看到那左右声道各自独立的线路板,就知道它的耳扩线路可不是聊备一格的,加上那个连续可调的增益,以及高静态电流带来纯A类机般的享受。我用Audeze LCD-XC平面振膜耳机测试,醇厚的音质加上漆黑的背景,听起任何音乐都有味道。以爵士鼓手Bertrand Renaudin和吉他手Olivier Cahours在「Douö」专辑(CC Production 987629)里的第一轨为例,因为声音醇厚,吉他演奏的力道容易传达出来,而且声音密度很高,听这张录音动态大、空间感佳、又富有活生感的唱片,特别容易有置身现场的快意。Renaudin的鼓声结实有劲,铙钹细碎的声响很有实在感。动态对U3来讲,一点不是问题;细节处理不是那种多到数不完的类型,可是听来一点都不觉不足。
换上HiFiMan HE 560,这副耳机并不好推,如果耳扩驱动力不够,很容易吃「闷亏」——真的是闷亏,因为声音会闷闷的、放不开。不过,U3对它可是没在怕的,连续可调的增益真是好用。我在听Audeze LCD-XC时,增益旋钮约转在9-10点钟方向;换上HiFiMan HE 560,我不太需要大幅转动音量,只转了增益调整钮到12点钟方向,就获得约略等同的音量,而且声音相当好。当我一换耳机,立刻可以感受出两副耳机间的差异┱HE 560的低频显得较轻、较软,不若LCD-XC那样有形体且结实;再者,开放式的HE 560音场自然开阔,听感很轻松,少了LCD-XC那种精准的监听性。U3的耳扩线路确实有一套。
悍将级平价综扩
对于预算不高的消费者来讲,不想在音响器材上投资太多金钱,谨慎挑选多任务、实用、好搭配的器材真的很重要。DA&T U3配备丰富的输入选择,大可把各种具有数字输出的讯源都接上,让U3内建的DAC提升周边讯源的音质;本身既是一台好声综扩,即便遇上音色较活泼、中低频略薄的喇叭,也不怕出现白热噪耳的高音;又具备杰出的耳扩线路,搭配各种阻抗耳机都吃得开;还有前级输出,为将来升级Bi-amp留下后路;甚么都有,甚么都会,而且在许多小地方都看得见原厂的用心;更重要的,价格只要两万多元。DA&T U3不仅是好物,要说它是悍将级综扩,也不算夸张。
器材规格
型式:综合扩大机(内建USB DAC)
输入:USB B、USB A(16~24bit/44.1~384kHz) 、Optical(24bit/192kHz),Coaxial(24bit/ 384kHz)、RCA模拟
输出功率:60瓦(8欧姆)、108瓦(4欧姆)
讯噪比:118dB
总体谐波失真:小于0.0037%
阻尼因子┱65
输入阻抗┱100k 欧姆
频率响应┱7Hz~100kHz
尺寸:60×360×180mm(高×深×宽)
重量: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