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813 回复:1
音特网

这复刻的,可是一流的爽劲啊!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落地喇叭 - U-Audio试听报告

[复制链接]
楼主
01.jpg


这复刻的,可是一流的爽劲啊!

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落地喇叭

本文转载自U-AUDIO媒体,文‧戴天楷 图‧戴天楷、Audiovector,原文链接: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3441。




Retro-style,复古风格,是一个近年来颇受欢迎的设计取向。在音响圈里,也吹了几年复古风。还有一个字,跟复古很像,同样意在回溯过往的设计精神,却回溯的更彻底,那就是 Reprint,复刻。


复古,或许重在一些往日设计元素的重现,偏于外在的回溯。复刻,则强调整个产品的再现,不仅是元素、风格,而是整体的复制。

我在此处所强调的「复刻」,并非指剽窃知识产权的仿冒品。在网络上搜寻「复刻」,跳出来的多半是「仿冒」、「仿制」的海盗商品。挂一个「复刻」之名,好像就变高尚了,自欺欺人也有了底气。我在这里所说的,并非此类,而是原厂、原品牌对于过往已停产的经典产品,重新赋予新的精神而加以再造的成果。


源于 1979 年创办人的神来之笔


来自于丹麦哥本哈根的 Audiovector,在 2024 年推出了 Trapeze Reimagined 喇叭,这正是「复刻」的最佳脚注。它重现了 1979 年公司初创时,创办人 Ole Kilfoth 的第一款作品 Trapeze,以高比例还原,又纳入最新的技术,使重新还魂的 Trapeze 更为强大。

Ole 本是一位音响经销商,接触音响产品久了,却始终找不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喇叭。在他看来,理想的喇叭应该具有线性动态(linear dynamics)、线性相位(linear phase)、低压缩(low compression)的特性。于是,他根据这三个理念,设计出一款适合家用的喇叭,那就是三单体三音路的 Trapeze。


三本柱理念外,更有二特殊设计


Trapeze 的箱体很特别,一方面,它采用下宽上窄的仰角设计,侧面看去是个梯形。二方面,它内窄外宽,如果喇叭贴墙摆放,就会有一个自然的内倾角度;从上方俯角看下去,也是一个梯形。这个以「空中缆索」为名的喇叭,上看侧看都是梯形,如此设计相当有趣。

再者,它的中音单体和低音单体位于同一个箱内空间,采低音反射式,反射孔位于低音下方。高音单体就特别了,原版的 Trapeze 采用一个软凸盆的高音,高音固定在一个开放式障板上,前方障板并未封死,而是开了很大的开口。如此这般特殊设计,让 Trapeze 在市场上独树一格。相隔 45 年后看来,依旧是极富创造力的产品。

04.jpg


 新世代复刻版本,承继以往,技术更新,招牌气动高音上身



当然,Trapeze Reimagined 在外观和理念上承袭初代的设计,但技术、用料都是最新的。一面来说,这是 1979 年以来的经典再造,一面来说,它有着一个新的灵魂。

高音单体换了。以前用的是软半球高音,现在则改用 Audiovector 顶级的 SEC AMT 气动高音。气动高音振膜的质量轻、发声面积大、高频延伸更好、发声效率也高,是 Audiovector 所爱用的高音型式;特别是高阶机种,都是使用 AMT 气动高音。并且,他们还在高音加入了称为「SEC」的技术,强化高频的扩散性,不仅细节丰富、清楚,还有开阔、庞大的 3D 音场。

05.jpg


 五吋纸盆中音磁力引擎有学问



高音单体下方是一个 5 吋纸盆中音,振膜本身质量轻,悬边也采用皱褶状的悬边,比传统的半圆形橡胶玄边,皱褶边的单体反应速度更快。磁力系统也特意强化线性,不仅搭载了钕磁铁「引擎」,音圈还有抗磁滞反应的设计,底部也有铜制法拉第环,让单体进行往返活塞运动时,反应更快速且冲程更完整。

06.jpg


 12+8 双低音 Isobarik 协同工作



低音是一颗 12 吋大单体,质量轻、质地却坚韧的长纤维纸振膜,采用 4 吋口径的音圈带动,音圈套筒上还有散热孔,框架则是铝镁合金制成,兼具良好的阻尼、避震,以及稳固的支撑性。同样采取皱褶悬边的低音单体,其设计目的也是为求更快速的反应,以及更好的低音解析。现代音响的喇叭多采用半圆弧的橡胶悬边,就连 1979 年版的 Trapeze 也是使用半圆弧型悬边,但Trapeze Reimagined 的中音和低音都采用皱褶悬边,因为设计师 Ole 要的是更精准的声音重现。

Trapeze Reimagined 其实在箱内还藏有一颗 8 吋低音,与外面的 12 吋低音搭配工作;可视为 Isobarik 的推挽式设计。这有什么好处呢?原厂说,通过两只低音协同工作,能以提升低音运动的速度,并带来更有重量感的低频。

07.jpg


 分音器精选用料,力求保有完整高频讯号



论到分音器,Audiovector 也为 Trapeze 精挑了高质量的零件。为求最佳的音乐性,其中使用了经过两次超低温处理的 PP 电容,其中还使用了镀锡铜箔,且这些所使用的容值误差实际均控制在 +/- 0.3%之内。分音器上所使用的电感,也经过严格且一致的制程,确保不生失真。此外,有一点很特别的设计,他们在分音器上采用了薄膜电阻数组,而非一般喇叭上所常见的线绕电阻。不仅如此,他们还加上了 Audiovector 和 Duelund 合作开发的电容,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有更完整的高频响应,「即便我们人耳不能直接听到,这也是音乐讯号的一部分」。

08.jpg


 DFA 扩大机阻尼因子适配调整,接什么扩大机拢ㄟ赛



Trapeze Reimagined 的分音器还有一点特别之处,它加上一个因应扩大机阻尼因子的开关,简称为 DFA(damping factor adjustment)。有三个档位可调,分别针对「中阻尼因子」的晶体机、「高阻尼因子」的晶体机、「低阻尼因子」的真空管机。这么一来,不管前端用的是什么样的扩大机,Trapeze Reimagined 都能搭配得宜,就算日后换扩大机也不怕。不过,原厂也提醒,这也并非绝对,用家还是要仔细听过、比对过,才知道什么声音是自己所喜欢的。

09.jpg


 FGC 单体框架接地技术,降低失真和底噪有功



Trapeze Reimagined 的喇叭端子座,除了正负极喇叭端子,以及那个扩大机阻尼因子适配开关外,还有一个接地端子。原厂称这是 Audiovector Freedom(怎么听起来像政治口号?Freedom!Freedom!)。在白皮书里的解释并不清楚,简言之,就是要导出单体运动时所产生的静电,甚至有电磁蓄积在金属框架上。通过接地处理,将这个会影响单体工作的微弱电流导出,进而达到降低底噪和失真的目的。原厂为此设计了一个选购的接地线,左右声道喇叭可以共享,两条接地线连接到一个电源公插上,只要插在有接地的电源插座上即可。当然,如果用家另有更好的接地盒,也可接上。一路数下来,与 1979 年的第一版相比,真的是只剩下「外观神似」,从头到脚、由里到外,通通都不一样了。

10.jpg


 DMD 双层铝板结合钢珠的双重机械耦合



喇叭箱体的底部没有太过花俏的避震结构,但在简单中仍藏着学问。通过中间夹有含碳钢珠耦合的两层铝合金底板,再配合 CNC 切削而成的脚锥,能以阻绝震动传导,并消除谐振;这就是 DMD(double mechanical decoupling)双重机械耦合技术。其结果就是助于清晰且展开的音场,既有宽度,也有深度和高度。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听过就知道。



 钛孚祭出



试听在代理商钛孚音响的大试听室,这里空间大,足能让大型喇叭吞吐宣泄能量,Trapeze Reimagined 在此也如鱼得水。讯员以 Innuos Statement 搭配 T+A SD 3100 HV,前者是 Innuos 的旗舰音乐服务器,具有独立电源供应,后者是 T+A 顶级系列的串流 DAC,比 MP 3100 HV 少了 SACD/CD 转盘,是较为简约的选择。扩大机主要以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80S 来驱动 Trapeze Reimagined,这是每声道采用 2 支 KT150、输出 70W 的立体声后级,前方还有 GhostMeters 透明玻璃表头。既然扩大机搭的是后级,还需要有前级。钛孚很大方地,就用原本预备给 Lyra 用的 Constellation 旗舰前级 Altair III 拿来和 Reference 80S 凑一套。幸运的是我还是 Trapeze 呢?


 声音清晰爽朗富解析,低频出乎意外的猛



Trapeze Reimagined 的声音清晰爽朗,但低频饱满深沉。喜欢中频段干净清晰且富解析的人,会深深为此着迷。它能凝结出一个清楚的画面,且线条锐利明确。我相信 Ole 在搭配这个 AMT 高音以及 4 吋中音时,必定花了不少心思。Trapeze 的透明感完全是现代的,虽然外型是 70、80 年代的风格,但体质上却完完全全是现代的,甚至是前卫的。它保有一种挖掘所有讯息出来给你的野心,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它进到音乐的最深处,探索每个方寸的肌理。


 

 

音特网
沙发

  Re:这复刻的,可是一流的爽劲啊!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落地喇叭 - U-Audio试听报告





 干净透明速度快,复刻不包括「老声」



以 Ernest Ansermet 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出法雅的「三角帽」为例,序曲里的定音鼓和铜管,富有精神地以清楚的节奏出现,鼓声扎实、密度极高。我原本以为像 Trapeze Reimagined 这种「复刻」也好、「复古」也罢的喇叭,应该多少带着一股「老味」,声音应该是浓一点的、厚一点的、温暖一点的、饱满一点的。不料,和我预期的完全两样。Trapeze Reimagined 的声音爽朗干净又透明,速度明快,完全没有拖泥带水。这个鼓声,可以告诉你它有多快;这个铜管,可以告诉你它是怎么个亮法。利索的响板敲击声,像雨点般洒落,清脆有劲,鼓声与铜管之外,响板也不一般。当听见 Teresa Berganza 的歌声贯出,那声线清楚,能量充沛,有着距离。男声响应的「嘿」声雄壮有力,配合掌声踏步,端得是生猛有劲。短短一首序曲,就让 Trapeze Reimagined 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魅力。

17.jpg


 兼有小喇叭的解析和透明,与大喇叭的宽松和从容



Trapeze 能轻松展开一个开阔宽敞的舞台,音场是大的,是开展的,一点不小家子气。以马友友、Anne-Sophie Mutter 和 Daniel Barenboim 合作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为例,第一乐章开头就是精神奕奕的齐奏,弦乐强而有力的吞吐,低音弦乐的厚度足够。率先登场的独奏乐器是大提琴,马友友操着他那招牌的缠绵琴音,对比于接续而出 Mutter 明朗刚健的小提琴,以及 Barenboim 中性温和的钢琴,三个人,三个味道,三种个性,搭在一起,却也不违和。我很喜欢 Trapeze 所释放的力量和能量,那种轻松的姿态与开放的声音,和常见的「塔型」(或「柱状」)喇叭不太一样。12 吋低音所带来的宽松感,以及宽面箱体交相配合下,展现出一种大喇叭才有的从容气度,特别是在表现低音的规模感上,很有一套。当弦乐(特别是低音弦乐)涌现时,那种扎实的、绵密的、有重量的声音,听了好生过瘾。

在此曲里也可见识到它高明的解析力。我可以清楚掌握到琴音的质地,大提琴也好,小提琴也好,拉奏时弓弦交会所产生的摩擦质地,都能清楚地显露出来。我也欣赏它因为高明的解析,在梳理音乐的层次和组织时,显得毫不费力。不管是声部的合奏,或是和声的组成,我更喜欢它所描绘出来那些贝多芬所写下精彩的对位。作为一个严肃的古典音乐聆听者,Trapeze 所解析出来的丰富讯息,让我可以轻松掌握音乐的内涵。这个,要给赞!

18.jpg


 毫无遮挡的直率开放,听来爽劲一流



千万别看它的箱体深度不深,便以为它的低音「普普」而已。Trapeze 的低音是潜得下去,也饱满得起来的。在 Miles Davis 的「Kind of Blue」专辑中「So What」一曲里,开头的贝斯拨奏,那音符又饱满,又浑圆。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个低音是清楚的,是有纹理的。随后的鼓组和钢琴带入,加上萨克斯风,每一件乐器的声纹都有细节。Trapeze 的声音明亮而清爽,干净而透明。我相信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80S 也贡献了一份心力。Audio Research 的现代管机,声音总带着迷人的光泽与温暖的亮度,一点不昏黄模糊。这着实提供了 Trapeze 适切的发挥。听随后 Miles 的小号、Coltrane 的次中音 Sax、Connaball 的中音 Sax,这些不同的「铜管」乐器,各自的声音质地清楚分明。我真是喜欢 Trapeze 那毫无压缩的声音能量感,丰沛、直接、开放、明白,没有障蔽,没有遮挡,乐音直击而来,那股「爽劲」可不是什么喇叭都有的。

19.jpg


 比活生还活生的活生感,把老录音都搞活了



Trapeze 让 1959 年的老录音听起来就像是新录音一样鲜活有劲。换一张同样来自 1959 年的经典录音—「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Trapeze 给出一个宽大的音场,那个「忙碌的」舞台真是活生啊!不管是 Belafonte 的歌唱,还是乐团的伴奏,画面鲜活,让人听了热血不已。Trapeze 速度够快,解析够高,让 Belafonte 演唱时的咬字、抖音、喉韵,各种细微的声纹变化,都听得清清楚楚。至于背后伴奏的曼陀林、吉他、贝斯等,也都听得清楚明确。在很多系统上,那些伴奏往往被淡化了,但在这里我听见了极为清楚且比例正确的伴奏。不管是「Darlin’ Cora」,或是「Sylvie」,都能见得我所说的那种让人印象深刻的清晰画面,感受到鲜活演出。如果我说,Trapeze 把我带到了六十年前的卡内基现场,那种氛围、那些感动,一点不为过。

又如在「Matilda」一曲里,你还是可以听得录音的年代感,可是,当天舞台上的热络气氛依旧鲜新。听 Belafonte 的口哨和口技,听现场的欢笑、掌声与应唱,听康加鼓、吉他、长笛的伴奏,哎呀,Trapeze 所播放的「Matilda」,这活生感实在是比活生还活生了。

20.jpg


 能以掌握所有堆栈层次的感觉真好



如果系统的解析够好,音色够直白自然,听 Hans Zimmer 的配乐时,就能轻易掌握其中所堆栈的多重层次,也能认识到其中许多特殊乐器的质感。在「Dune」的原声带第一轨「Dream of Arrakis」开头的打击乐犀利有劲,随后跟上的节奏声响,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发出来的,但是该深沉者深沉,该硬朗者硬朗。当人声混入,同时又堆栈了风声、乐音和节奏,一阵看似混乱,似乎又见其层次。这就是 Trapeze 的本事。「Herald of the Change」开头的自制号角,声响独特不说,反复的单调乐音背后,逐步堆加上来的和声,在强劲深沉的低频推出后,更添神秘与未知的悬疑色彩。听这其中低音提琴拉奏的声纹,听人声混音的异响,那些声音的组成,在 Trapeze 的回放下,似乎声音的来由都清楚了。此处,我还要再强调:这个有层次、有解析、还能沉下去的低音,听了好过瘾啊!

21.jpg


 传真,传神,也传情



听 Jeff Buckley 的「Hallelujah」,吉他的分解和弦听了爽朗利落,那清晰的指弹,就像有画面一样。钢弦的拨动,在拾音器的捕捉下,通过音箱放大,这样的过程,让电吉他的琴音,即便是 clean tone 的弹奏,与空心木吉他的声响依旧有着明显可辨的差异。听那个吉他的尾韵,那真是漂亮。这个 AMT 气动高音所呈现出来的光泽和韵味,是丝质软半球高音所不及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小号、萨克斯风等铜制乐器,听感上,就是多一层软半球所难以表现出来的金属质感。至于 Jeff Buckley 的歌声,情绪在累进堆栈下,在其巧妙的收放之间,充满感染力。我再说,Trapeze 要表现细节,如咬字、发音、声腔等,都不是难事,它本就解析好。可是,它有一点更厉害的,就是那随传随到,随时涌现的能量感。当 Buckley 的歌声唱到高处,能量迸发之时,Trapeze 总能以没有压缩的、没有限制的声量,传递歌曲之中的丰沛感情。音乐感人的地方,不就在此吗?少了这个,又怎么还能说迷人?

22.jpg


 难不成 Ole Kilfoth 也是摇滚迷?



听 AC/DC 的「Back in Black」专辑,AC/DC 的狂野全都显了出来。Trapeze 给出一个不受喇叭间距限制的开阔画面。平常我不太说摇滚乐有「音场」,但我听见的这个「场」实在够大。在「Hells Bells 」开头的钟声,听起来饱满有厚度,却又保有声音尾韵扬升的活力。随后电吉他、鼓组依序出现,音响渐形丰厚,主唱 Brian Johnson 压抑又尖锐的歌声出现,所有的一切交织一起,却完全不杂不乱。听这鼓声的冲击力道,配上电吉他的嘶吼,实在张力十足。专辑同名歌曲「Back in Black」里头的电吉他厚度十足,配上饱满壮硕的鼓声,冲击而来,只能让人束手不敌,跟着摇头晃脑起来。Trapeze 的 12 吋低音真的真的真的不是盖的,绝非装饰而已。它的皱褶悬边造就出的快速反应,让摇滚乐听起来这般凶悍。那个藏在里头,Isobarik 工作的 8 吋低音果然有道理,这个快,这份狠,它肯定有功。我猜 Ole 八成也是个摇滚迷,不然,Trapeze 怎么放起 AC/DC 会这么热血。

23.jpg


 身负一个时代的美学神髓



最后我想从一张唱片的启示,说说自己对 Trapeze Reimagined 这对喇叭的想法。就在初代 Trapeze 诞生的 1979 年,Michael Jackson 推出了「Off the Wall」专辑。这张结合放克、迪斯科、与节奏蓝调的专辑,可说是具有总结一个时代的意义。这张专辑推出后,广受各界好评,立即囊括了几乎所有音乐杂志最高等级的好评。不料,来年的葛莱美奖,「Off the Wall」竟然没有雀屏中选。这张专辑被滚石杂志列为「史上最伟大的 500 张专辑」排名的第 36 位;是独立报所列入「死前必听的 40 张专辑」之一;是卫报所列「流行音乐史上 50 个关键事件」的第 23 位。「Off the Wall」至今听来,仍让人佩服不已,无论是 Michael 在里面精湛的唱功和美好的声嗓,其编曲、和声、伴奏、录音也无不精彩。所以,得不得奖,不重要。被人记得,被人怀念,被人欣赏,才是真正存到永久的价值。

Trapeze Reimagined 也是这样。拉起文化的高度,我们就会看见,Trapeze 其实反映了 70、80 年代的时代美学。相隔 45 年后的再现,其所总结的内涵更形丰富。然而,倘若 Audiovector 没有推出这款复刻,很多人都会遗忘了它的存在,我更是不会知道 Audiovector 曾做过这样的喇叭。我如何在「Off the Wall」里听见一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的要素总和,也就如何在 Trapeze Reimagined 上听懂 Ole Kilfoth 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器材规格



Audiovector Trapeze Reimagined
型式:3 单体 3 音路落地喇叭
频率响应:23Hz~53kHz
灵敏度:88dB
阻抗:平均 8 ohms、最低 6.5 ohms@ 20kHz
失真率:<0.2% THD @ 90 dB SPL
分频点:500Hz、3,000Hz
承受功率:450W
尺寸:875 x 420 x 435 mm(HxWxD)



END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