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者从钱大姐手上接过本文两位主角Swisscables的Evolution讯号线和喇叭线的时候,从盒上所展示出来的品牌名字,笔者已经猜到这间音响厂家是来自欧洲瑞士。而Swisscables这品牌对香港的发烧友来说应该会比较陌生,全因厂方是一间新成立的音响厂商,但其超高的性价比已经先后获得多位外国音响评论员的一致赞赏。
这是我第一次试听HIfiMan的耳机,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之所以标题写着「鱼与熊掌可以得兼」,讲的是HE560同时拥有静电耳机的通透开阔,还能媲美动圈耳机的劲道,那是平面振膜耳机的特点,而HE560则是这一类耳机当中表现相当杰出的产品。
流噪声消除器?这名称听起来实在很难与大众所熟知的音响器材扯上关系,但对于许多资深的音响迷们来说,为了追求好声,除了仔细挑选喇叭、扩大机、讯源之类的基本器材之外,线材、电源处理等等周边配件也是需要经过千挑万选的,就譬如说由伟盛所推出的这款Audiopoint P6,它的作用即是利用接地方式,滤过机器运转所产生的电流噪讯,让音乐变得更纯净。
欣赏着Naim最新旗舰喇叭Ovator S-800,样子看来文静,黑色前障板配上钢琴烤漆的木纹箱体,外观不花俏,还是那副英国绅士的模样,可是,在安静的外表下,藏着诸多Naim的最新技术,把这家英国音响品牌的定位,再一次向上推升。
所谓前管后晶的设计,是在前级部分使用真空管进行讯号放大,后级则使用较具效率的晶体管负责功率放大的工作,让一部扩大机内部并存二种特性的放大方式,达到一鱼两吃,兼容两种特性的目的。
音响线材有些时后对音响迷们而言,实在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线材的好坏,往往也是影响声音表现的一个因素,然而国际知名Hi End品牌的线材,虽然拥有好声的表现与评价,但价位相对的就不是那么可爱,对于口袋不够深的音响迷们而言,那些线材恐怕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说到德国Quadral(德宝)音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72年,H-D·Hoffmann、H·Pabe l , H· Enders和F·Hofmann四人在德国成立了All-Group集团。该集团一开始便分为电子和声学两个领域前者专注于工业产品和投资。
于1998年成立的迪夫(Diff Audio),其创立初衷便是要成为不一样(Different)的音响品牌,不一样的地方光看喇叭设计就能了解,以喇叭摆置方式来分有落地、书架、壁挂、内嵌(吸顶)
2008年的CES大展中,长期耕耘平价市场的Onix推出了XCD-50、XIA-160以及Monitor-1喇叭三款新产品,宣示往高端发展的企图心。原本已经在平价市场站稳脚步的Onix是如何抢攻更高价的市场呢?很简单,就是周详完整的设计与扎实优质的用料,以往在平价产品上因为成本考虑无法选用的材料或工法,这次全都用上。
从事音响评论工作这么多年,常有机会接触国外原厂人员,当中也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访谈经验,两年多前Densen老板 N.Thomas Sillesen的面访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