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北市松江路巷内的丰铭是一家别具特色的音响店,店面选在地下一楼而非普通一楼店面,内部装潢、调音几乎都是店主人小翁一手包办,墙壁上还有手绘涂鸦壁画做装饰,让整个空间充满年轻活力。
现在隶属于金山音响集团(GP Acoustics Group)旗下的KEF,上个月正式在台设立子公司,近期可说动作频频,而目前最大的消息莫过于本月在德国慕尼黑音响展上初次现「身」的最新顶级旗舰喇叭Blade。
在放大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种方式一代接一代问世,像是A类、B类、AB类与D类,它们的手段不同,但目一样,就是要让放大后的电流够强、够大,大到足以驱动喇叭单体的程度,就可以推动空气,产生声音。
旗舰制品最能贯彻设计者的想法与坚持,但入门产品更能显出设计者在妥协之余的功力所在。对Musical Fidelity设计者Antony Michaelson而言,要充分展现出录音中的力与美,扩大机具备五百瓦功率是理所当然的「基准」。
得几年前有段时间很积极地在台北市各地看房子,偶尔遇上有音响系统的房子,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间郊区的房子,6~7坪大小的客厅摆了一对老喇叭,详细品牌名称不清楚,只知道是屋主国外留学归国之后带回来的。
关于耳罩式耳机,我算是忠实的Sony爱用者,桌面随时有专业鉴听耳机与高阶消费型耳机,而这次接触到Pioneer SE-MX9完全是个意外,因为在Pioneer产品发表的记者会上,竟然抽到压轴大奖,于是乎这SE-MX9就跑到我的工作桌面上了。
在前往高雄创世纪的高铁路途上,我咀嚼着Wilson Audio原厂的相关资料,心想,Watt & Puppy进化到第八代,另外加上了Sasha的新型号,代表一次大幅度改款,到了2014年却只为W/P Sasha加上了Series 2的字样,那是小改款吗?还是另一次「革新」?
倾斜的面板是Thiel CS系列所一贯采用的设计元素,早已成为Thiel最显著的特征,具有高度辨识性,一望即知绝对不会搞错。目前在经典的CS系列中,Thiel仅保留3款产品,分别是旗舰的CS3.7、中坚的CS2.7,以及这款最小的CS1.7,都可以看到其类似梯形音箱的经典设计元素,保留着自Jim Thiel所流传下来的,一脉相承的设计哲学。
来自英国的Q Acoustics在Hi End音响领域还算是非常年轻的品牌,2006年成立迄今还不到10年的历史,不过产品开发的脚步相当快速,除了一般家用喇叭之外,也有专为智能型手机/平板设计的无线喇叭,以及符合平面电视使用的SoundBar,还有嵌入式喇叭可以选择。
3C产品走向越来越轻薄短小便于携带,这股风潮也吹进了聆听领域。不仅耳机越做越轻,连耳机扩大机也渐渐朝轻量、小型化方向迈进。日本线材大厂Furutech下的子品牌ADL,继X1随身耳扩之后,于今年又推出了A1耳扩,同样主打随身携带这项特色。